【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消失的蛋蛋】男子腹痛疑腸壞死禍不單行 求醫驚悉「無蛋」真相兼患睪丸癌【附隱睪症2大健康風險】

發佈時間: 2020/05/07

男性腹痛難當,原來有機會與「蛋蛋」有關!台灣一名46歲男子因腹痛求醫,初時以為有腸壞死,卻意外發現左陰囊內沒有睪丸,揭發患有「隱睪症」,並出現急性壞死及確診睪丸癌,進行手術後已無大礙。有本港醫生提醒,隱睪症可於嬰孩時期發現,建議家長多加留意兒子幼時的發育情況,如發現他半歲時仍未有睪丸,應盡快求醫。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高雄市一名46歲男子因急性左下腹痛到當地醫院求醫,經醫生檢查後懷疑左側腹股溝疝氣(俗稱「小腸氣」),以及懷疑有腸壞死,同時發現他的左側陰囊內沒有睪丸,因而安排泌尿科醫生會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該男子患有隱睪症,其睪丸處於左側腹股溝內,並出現急性壞死,所以為他進行緊急手術,病理學報告證實該男子同時罹患睪丸癌,所幸癌細胞未有擴散,現正留院觀察。

{{hket:inline-image name="121221212.PNG"}}{{/hket:inline-image}}

男子的其中一顆睪丸處於其左側腹股溝內,並出現癌變。(網上圖片)

隱睪症有2大健康風險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蘇進明主任接受傳媒訪問時指,隱睪症是由於男性發育時,睪丸由腹腔下降至陰囊的過程中斷,或是「睪丸引帶」未能把睪丸拉入陰囊所引致。他續指,如果男性忽略檢查,有機會造成以下2大風險:

1. 導致不育

睪丸身處不正常的位置,長期受腹內高溫影響,會造成精子細胞損傷,有機會導致不孕症。

2. 致癌率高

陰囊的溫度比腹腔低,如睪丸長期處於腹內,高溫會令睪丸組織出現變化。一般而言,隱睪症患者罹患睪丸癌的風險比一般男性高10倍以上,甚至可高出40至50倍。

常見於嬰孩時期 半歲仍未摸到睪丸應及早求醫

本港泌尿科專科醫生朱永康接受《晴報》訪問時指,隱睪症常見於初生男嬰,尤其是未足月、出生時過輕、雙胞胎以及於媽媽體內過輕的嬰兒,大部分於6個月大至1歲時會自然下降至陰囊,因此頭半年仍屬觀察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朱醫生提醒,雖然醫院會為嬰兒進行全身檢查,惟家長平日亦應多留意他的發育情況,例如為他更換尿片或洗澡時觀察其陰囊,或觸摸其陰囊檢查發育情況,若於6個月大時仍未在其陰囊位置摸到睪丸,則建議家長盡快帶他求醫。

朱醫生稱,如男嬰確診隱睪症,一般建議盡早接受手術治療,將睪丸拉進陰囊及固定。他續指可以進行微創手術,不會對男嬰兒造成太大傷口,而且手術治癒率相當高,有助睪丸日後正常發育及發揮功能。然而,若於發育期過後才發現患上隱睪症,其睪丸多數已失去正常功能,或需接受睪丸切除手術,以免出現癌變。

撰文:賴天兒

責任編輯:李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