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廢物難分解,造成嚴重海洋生態污染問題。近日有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突變酶,能於10小時內分解本需耗時400年以上方能自然分解的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塑膠樽,效率逾90%。若此技術成功商業化,可望更易處理塑膠廢物。
支裝飲品所使用的膠樽主要以PET製造,每年產量約7,000萬噸,也是大量垃圾的來源。回收商將它們重新利用的能力相當有限,只有3成材料被循環利用,通常只能用於製造衣服和地氈。不過《自然》期刊早前發表研究成果,綠色化學公司Carbios的科學家研發出突變酶,可於數小時內分解本需耗時400年以上方能自然分解的PET膠樽,效率逾90%。
此種突變酶最初在樹葉堆肥中發現,能夠把PET膠樽分解成化學建構組元,可被用來回收再造成高質新膠樽。突變酶的原始天然酶種,名為「樹葉分支堆肥角質酶(LCC)」,2012年由大阪大學的研究員首次在樹葉堆肥中發現。LLC可以切斷PET的兩個主要構件「對苯二甲酸酯」和「乙二醇」之間的化學鍵。
生產成本 只佔石油製膠4%
Carbios的科學家從10萬種微生物中篩選出LCC,包括在2012年首次發現的樹葉堆肥蟲。不過天然LCC只可破壞植物葉片表面的蠟質保護層,未有足夠效率分解PET膠樽的化學鍵。Carbios和圖盧茲大學合作,分析所篩選出的LCC之晶體結構,並並加入了基因工程,以提高其分解PET的能力,並分離出一種突變酶,可於72℃高溫下穩定發揮作用。團隊在測試時發現200克的PET膠樽廢物,於10小時內被突變酶分解了9成,之後利用分解材料,用來生產跟傳統膠樽一樣高質素的循環再造膠樽。
Carbios已與生物技術公司Novozymes簽訂生產突變酶的協議,據報成本只佔石油製造塑膠成本的4%。大型企業如百事可樂及L'Oréal也是Carbios合作夥伴,期望共同加速這項技術的發展,目標於2024年量產營運。
廣汽「超快充電池」 8分鐘充電滿85%
內地傳媒報道,廣汽集團研發的石墨烯電池技術已於新能源車應用,基於三維結構石墨烯材料而研發的「超級快充電池」完成電芯、模組、電池包樣件的測試工作,並搭載整車進行了裝車大功率充電測試,電池壽命和安全性均達標準。
報道稱,「超級快充電池」搭載實車進行充電測試,僅需8分鐘就可以將電池充電至85%,充電時間與傳統燃油車的加油時間相當。據了解,新技術將應用在廣汽的Aion系列車型。
廣汽集團就於2014年開始對石墨烯技術研發,逐步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結構石墨烯材料的應用技術,並且在去年11月份,正式公布「超級快充電池」。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
▲在添加突變酶前,還必須將廢塑膠瓶磨碎並加熱,因此回收的PET將比新產製的PET貴。(網上圖片)
▲Carbios已與百事可樂合作,以加速開發塑膠樽。(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
脫單奇招|工程男單身27年相親多次屢敗 求政府分配女友意外爆紅 |
|
-
吳孟達病逝│劉德華吳君如沉重哀悼 苑瓊丹讚達哥係圈中良師益友 |
|
-
第3號癌症殺手|吳孟達患肝癌病逝享年70歲 肝癌初期症狀不顯提防9大警號 |
|
-
食用安全|內地非洲豬瘟至少4種變異病毒 傳播力強早期難診斷 |
|
-
新冠肺炎|住護老院與世隔絕1年斷六親 長者憔悴「放棄自己」大走樣 |
|
-
患肝癌病逝︱吳孟達「綠葉笑匠」為觀眾帶來歡樂 憑《天若有情》獲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
「迷你工作室靈活租約 有助彈性創業 疫下殺出新血路」 |
|
-
「類風濕性關節炎致進食困難 注重營養吸收 避免骨質疏鬆」 |
|
-
「註冊藥劑師推介 陳琪、麥雅緻大讚 法國天然療法保健品 預防+紓緩外感初發症狀」 |
|
-
-
「停經針」抑制卵巢功能 未停經晚期HR+/HER2-乳癌擴闊治療方案」 |
|
您也可能喜歡...
-
消費券可買餸網購 不能搭車交水電費 擬設中央登記平台 沿用去年派錢資料
|
-
失業貸款料壞帳率25% 須防濫用 加股票印花稅「無Plan B」
|
-
政府擬售15地 + 港鐵市建等項目 新財年住宅供應1.65萬伙
|
-
福布斯富豪榜 李嘉誠重登港首富 疫下身家354億美元升2成
|
科學家研發新突變酶 10小時極速分解膠樽 - 晴報 - 港聞 - 新聞頭條 - D200515
科學家研發新突變酶 10小時極速分解膠樽 - 晴報 - 港聞 - 新聞頭條
塑膠廢物難分解,造成嚴重海洋生態污染問題。近日有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突變酶,能於10小時內分解本需耗時400年以上方能自然分解的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塑膠樽,效率逾90%。若此技術成功商業化,可望更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2643668%2F%E7%A7%91%E5%AD%B8%E5%AE%B6%E7%A0%94%E7%99%BC%E6%96%B0%E7%AA%81%E8%AE%8A%E9%85%B6%2010%E5%B0%8F%E6%99%82%E6%A5%B5%E9%80%9F%E5%88%86%E8%A7%A3%E8%86%A0%E6%A8%BD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643668/%E7%A7%91%E5%AD%B8%E5%AE%B6%E7%A0%94%E7%99%BC%E6%96%B0%E7%AA%81%E8%AE%8A%E9%85%B6%2010%E5%B0%8F%E6%99%82%E6%A5%B5%E9%80%9F%E5%88%86%E8%A7%A3%E8%86%A0%E6%A8%BD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40000/2643668/20200515JIJ001__20200515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40000/2643668/
港聞
新聞頭條
007
2643668
503
503001002
港聞 新聞頭條
污染,可持續發展,氣候暖化,環保措施
環保,污染,環保,環保措施,可持續發展,時事,天氣,氣候暖化,環保,環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