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好去處】周末行山 推介2大地質奇觀路線 打卡巨型紅綠怪岩 睇約3億年歷史奇石【內附路線資料】

發佈時間: 2020/06/01

奇岩怪石是很多人行山必去的打卡點,出名的有石天窗、犀牛石、元陽石等。今次就為大家推介2條比較少人知的觀岩賞石路線,分別有經億年沉積的海邊巨型岩石、紅灰綠相間的奇岩,及形狀如竹筍的「石筍」,同樣拍照一流。遊覽地質路線時,記得要愛護環境,同時也要注意衛生,盡量避開人流多的日子啊!

1.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約3億年歷史、紅灰綠相間奇岩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位於馬屎洲特別地區,這裡擁有本港最古老的沈積岩,超過2.8億年歷史。沿海岸線可欣賞到像肥牛肉一樣的沙岩、奇形怪狀的岩石,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十分適合「打卡」。自然教育徑為天然海岸,路徑以沙石為主,走起來不算太難。遊覽時需特別留意潮汐漲退與濕滑的石面,注意安全。

{{hket:inline-image name="5d4a5eed15001.jpg"}}{{/hket:inline-image}}

斑斕奪目的古代岩層,配以開揚的海景,令人心曠神怡。(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4a5f485c587.jpg"}}{{/hket:inline-image}}

遊覽馬屎洲,必須留意潮汐漲退時間。(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4a5f4e2a4d2.jpg"}}{{/hket:inline-image}}

馬屎洲擁特別的紅岩,被列為香港地質公園的「赤門景區」。(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4a5f5ca27e0.jpg"}}{{/hket:inline-image}}

有些人會選擇綑岸繞走全島,但若非具綑岸經驗的人,建議只依下文路線,行大路折返會比較安全。(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4a5f7f46523.jpg"}}{{/hket:inline-image}}

位於三門仔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可提供地質導賞服務,有興趣可參加。(漁護署)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資料

路線:大埔三門仔➡鹽田仔➡水茫田➡馬屎洲自然教育徑➡沿路折返

路段:長度來回約3公里,需時約2小時(不連休息及拍照時間)

交通:

1. 去程:可乘搭巴士74K號或小巴20K號,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步行約30分鐘往教育徑入口。

2. 回程:可依同樣方法離開。


2. 分流郊遊徑:打卡「石筍」、石器時代古蹟

分流位於大嶼山最西南面,郊遊徑沿路有不少沙灘及古蹟,不但保有18世紀初的炮台石牆遺跡,更有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石圓環古蹟,加上路旁錯落的舊屋,讓時間仿似停留在過去。炮台旁的叢林間有2塊凸起的巨石「石筍」,高達8米,形狀如破土而出的竹筍,是個隱世的打卡點。路程頗長,出發前要做足準備,但上下坡不多,尚算易走。

{{hket:inline-image name="5d77362d03c17.jpg"}}{{/hket:inline-image}}

「石筍」是長年風化而成的奇景,狀如雨後破土而出的竹筍,因而得名。(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5fb9acb4228.jpg"}}{{/hket:inline-image}}

遊覽分流郊遊徑,有穿越時空的感覺。(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5fb9a63f452.jpg"}}{{/hket:inline-image}}

炮台早於明代已有記載,現存遺址則建於清朝康熙末年。(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石圓環古蹟比炮台的歷史更久遠,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或青銅器時代早期。(漁護署)

{{hket:inline-image name="5d5fb9ab6bbcc.jpg"}}{{/hket:inline-image}}

如天氣好,在分流能清楚看見珠江與太平洋的水域分界線。(漁護署)

分流郊遊徑資料

路線:石壁水塘壩尾宏貝道(逆走鳳凰徑第8段)➡分流東灣➡分流炮台➡分流角➡石圓環古蹟(岔路小徑)➡狗嶺涌引水道➡宏貝道

路段:長度約16公里,需時約5小時(不連休息及拍照時間)

交通:

1. 去程:可乘搭巴士1、2、11或23號,於石壁水塘壩尾宏貝道下車,沿狗嶺涌引水道走,到分流東灣小路入口。

2. 回程:由分流村沿狗嶺涌引水道出宏貝道,依同樣方法離開。

 

撰文:王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