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銀屑病患手術後 重啟治療? 選擇較低抗藥性藥物 延續治療成效

發佈時間: 2020/06/10

進行大型手術前,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醫護人員必須按患者的身體狀況評估手術風險,其中術後風險更是不可忽略。以銀屑病患者為例,他們常用的藥物與人體免疫系統有關,故進行手術前須暫緩治療,讓免疫細胞「集中火力」應對感染風險。然而,當患者重新接受治療時,是否能維持相同藥效?皮膚科專科胡惠福醫生指,關鍵在藥物之抗藥性,提醒患者需選擇較新一代、較長效、抗藥性風險較低的藥物,才能確保手術前後不會產生抗藥問題,影響療程。

{{hket:inline-image name="ok_GettyImages-980702814.jpg"}}{{/hket:inline-image}}

有新型生物製劑抗藥性較低 可維持治療

隨銀屑病生物製劑的廣泛應用,醫學界開始發現患者注射部分傳統生物製劑一至兩年後,藥效開始減退,皮膚問題故態復萌。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解釋:「這是因為生物製劑屬單株抗體,與化學成份組成的藥物不同,聰明的免疫系統有機會將這些抗體視為外來物,產生抗藥抗體,中和藥效,無法持續控制病情。」

面對這困局,胡惠福醫生說較長效和較低抗藥性的生物製劑對患者有較大裨益。目前新型抗L-23生物製劑在市面上有每兩個月一針、每三個月兩針的選擇。有長達四年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患者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後,逾八成人仍可維持90%改善,可見藥物有助患者穩定控制病情。

手術前後 新生物製劑治療「無縫交接」

胡惠福醫生說,大部分中度至嚴重銀屑病患者均適合根據病情注射生物製劑,只要一直有效便可持續用藥。但他說,由於生物製劑針對部分免疫系統功能,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進行大型手術前,患者需要暫緩生物製劑治療,一般在手術前2至3個月暫緩治療,讓免疫系統集中應付手術後的感染風險。

可是,暫緩治療期間,患者的病情存變數,有機會轉差。胡惠福醫生說:「醫生會在患者進行手術前,盡量將病情穩定下來,避免病情突變。更重要的是,可選擇較低抗藥性的生物製劑,因為患者手術後銀屑病或多或少有變化,恢復治療時若能夠延續術前的穩定治療,可助患者順利過渡。」

個案:換骹須暫緩治療 術後續生物製劑治療

今年50歲的Thomas(化名),自小熱愛打網球,多年的運動加上年紀漸大,令他的膝關節開始退化,不止需要暫停網球,更影響行動能力。由於他本身是銀屑病患者,醫生建議他轉用新型抗IL-23生物製劑作治療,先讓病情穩定下來,再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2至3個月左右暫緩用藥。手術後兩個月左右,傷口癒合情況理想,Thomas打算重啟生物製劑治療,起初他戰戰兢兢,深怕藥物失效或要重新尋找治療方法,結果注射後令他十分欣喜,新型生物製劑的低抗藥性助患者繼續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0610a.jpg"}}{{/hket:inline-image}}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醫生指,有研究顯示,患者使用抗IL-23生物製劑後,八成患者使用四年後仍可達九成改善。又提醒,所有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