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生命何價】救活後或有後遺症 3個早產嬰不足24周命運大不同 醫科生:難為生命價值畫界線

發佈時間: 2020/06/11

不論男女老少,生命都是寶貴無價。一名於澳洲悉尼留學的港人醫科生於網上分享近來於婦產科的見聞,指有3名不足24周出生的早產嬰,經院方多番搶救後,其中兩名嬰兒不敵病魔先後離世,只有一名能活下來。他感慨謂3名早產嬰兒命運截然不同,而即使能夠活命,往往出現各種後遺症,不禁慨嘆:「BB的福祉跟媽媽的意願,到底應如何平衡?」

醫科生Will一直於Facebook專頁「文科生.歷險手記」記載在醫院的所見所聞和醫學知識,今早(11日)他撰文分享3個早產嬰兒的故事。他指出,3個嬰兒同樣只有23周大,因各自的媽媽提早穿羊水作動、子宮收縮,而無法避免早產,並簡述3名早產嬰兒的情況:

1. 嬰兒A

媽媽是位20歲的單身女士,有煙酒和服食毒品的習慣,意外懷孕後找不到胎兒爸爸,也無接受任何產前檢查。懷孕23周3天時突然作動,嬰兒出生後即被送往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治療,並依靠呼吸機協助呼吸,不僅患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還有「敗血症」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搶救逾5個月後,終因嚴重敗血症和多重器官衰竭病逝。

2. 嬰兒B

媽媽是位30多歲的女士,不煙不酒,同樣是意外懷孕。懷孕23周4天時穿羊水和作動。嬰兒出生後24小時血壓過低,因而需依靠強心針;及後再出現大規模「腦出血」和「肺出血」,最終生存約40小時,搶救無效離世。

3. 嬰兒C

媽媽也是30多歲的女士,懷孕23周4天時因子宮頸機能不全而早產。嬰兒出生後插喉12天,並出現「肺支氣管發育不全」、「敗血症」,「腦出血」等症狀,經搶救後情況穩定,住院122天終能出院。現時他已經3歲,除了有輕微的肌肉痙攣,智力發展及行為認知均正常,雖經常受感染而住院治療,但仍算健康成長,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3名早產嬰命運大不同  拯救與否引深思

3位媽媽都希望醫生用盡一切方法救活他們的子女,但結局卻截然不同。Will表示大部分不足24周出生的嬰兒都會經歷大量入侵性治療,最後出現兩種情況:闖不過鬼門關而病逝,或是活下去後伴隨各種後遺症和差劣的生活質素。

他憶述就讀醫學院時,學院教導醫生的職責不僅要考慮媽媽的取向,同樣要考慮腹中嬰兒的福祉。然而,即使媽媽希望進行的醫療程序是對嬰兒有害或無益,醫生也無道德責任,他不禁疑惑:

「小Baby的welfare(福祉)跟媽媽的意願,到底應如何Balance(平衡)?」

Will表示,醫學倫理是一門有趣的議題,引人深思。對於上述3位母親的抉擇,他認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難為生命的價值畫下界線,

「子非魚,你不可能知道小Baby想你幫他活下去,還是讓他好好離開這個世界,but we got to live with our choices (但既然我們選擇了,就按我們的選擇而活)。」

內容獲「文科生.歷險手記」授權刊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娛樂資訊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