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卵巢癌 易復發 首次治療 選擇成關鍵」

發佈時間: 2020/06/16

卵巢癌雖不及乳癌普遍,但女士們絕不能少覷,因其徵狀並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多已擴散,即步入第三、四期,死亡風險大增。雖然醫生可透過手術及化療來清除癌細胞,但大部份患者在治療後一、兩年內便會復發。可幸的是,針對卵巢癌常見的BRCA基因突變患者來說,在首次化療後開始服用PARP抑制劑,就有望大幅延長無惡化存活期,顯著減低墮入復發的惡性循環。

兩位就職中女士Rebecca及Chloe(化名)在4、50歲時同樣因輕微肚痛、腹脹而求醫,結果確診為第三期卵巢癌,並已擴散至腹膜。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孔敏醫生指,這些尋常徵狀正是令女士們錯過早期發現卵巢癌的原因。針對第三、四期卵巢癌患者,醫生會視乎情況安排手術及/或鉑類化療清除腫瘤。

「以上兩種標準治療後,以往卵巢癌的維持治療只有抗血管增生標靶藥作維持治療,但七成中後期患者會於三年內復發;而化療副作用多,常見有手指、腳趾麻痺、食慾不振、脫髮等,既不可能長期使用,持續使用亦無顯著療效,令治療充滿局限。」李醫生說。

{{hket:inline-image name="okGettyImages-1157357376.jpg"}}{{/hket:inline-image}}

▲首次標準化療後用維持治療與否的選擇很關鍵

BRCA基因突變常見於卵巢癌 PARP抑制劑有效延遲復發

不過,近年PARP抑制劑的出現,就扭轉了此局面。李醫生解釋,這是針對常見於卵巢癌的BRCA基因突變(每4名患者中便有1名)而設計的口服標靶藥——每個細胞均有兩條DNA,而BRCA及PARP兩種蛋白負責修復DNA,當患者出現BRCA基因突變,BRCA便失去修復DNA的能力,增加患癌風險。PARP抑制劑便針對此特性,抑制餘下的DNA修補功能,從而全方位抑制癌細胞的修復,使其死亡,降低復發機會。

因此,患者在完成標準鉑類化療後,開始使用PARP抑制劑作維持治療,研究發現,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由只用標準鉑類化療的13個月延長至41個月以上,六成患者用藥後三年仍沒出現病情惡化,故目前已用作一線維持治療。李醫生坦言,首次標準化療後用維持治療與否的選擇很關鍵,因患者一旦復發,其後每次復發的時間將越來越快,化療成效亦越來越低。

第一次選擇的分歧:顯著減低墮入復發的惡性循環

同樣具BRCA基因突變的Rebecca和Chloe在標準化療後就作出不一樣的選擇,迎來不同結果。Rebecca選擇服藥,病情持續受控,慢慢復工,期間只有輕微副作用,對治療和生活質素影響不大;希望盡快復工的Chloe則因需要經常外遊公幹,未有聽取醫生的建議用藥,結果9個月後便復發,癌細胞擴散更嚴重,在身體尚未從首次化療復原過來之時,又要再接受新一輪化療,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生活質素大降之餘,亦必需全面停工,接受治療。

李醫生嘆謂,此情況本來有望避免,PARP抑制劑針對性高,副作用大多輕微,雖然患者需要每月覆診,但普遍對生活質素影響不大,應積極考慮醫生的建議盡早用藥。當然,人人病情各異,患者應向醫生了解相關治療成效、副作用與風險,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Dr.jpg"}}{{/hket:inline-image}}

臨床腫瘤科專科 李孔敏醫生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