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住屋問題】住屋負擔愈重健康愈差 中大倡加建公屋設租管

發佈時間: 2020/06/18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與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發表一項關於住屋負擔對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發現住屋負擔愈重,健康愈差;住屋負擔能力最差的組別中,有37%出現匱乏,即因住屋開支致生活必需品開支不足,料疫情令情況更加惡化。團隊建議,當局可考慮加建公屋、租務管制等措施改善問題。

研究團隊在2014年至2015年,以隨機抽樣問卷型式訪問1,978名成人,了解他們的健康指數、扣除住屋費用的「剩餘收入」、「匱乏指數」。匱乏即是剩餘收入不足以應付其他生活必需品開支,而「剩餘收入」愈少則代表住屋負擔能力愈差。

{{hket:inline-image name="ab149e7d-3748-484d-bb9d-1c48ffac25f0.jpg"}}{{/hket:inline-image}}

團隊正研究有關疫情對匱乏的影響,結果有望於數個月內公布。(冼偉倫攝)

調查結果發現,剩餘收入少於11,000元的組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指數分別只有49.5分和52.1分;剩餘收入多於29,000元的組別則有53.1分和57分,反映住屋負擔能力直接影響健康,住屋負擔能力愈差,身心健康愈差,且對生理影響較大。

匱乏間接影響健康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說,住屋負擔能力亦影響匱乏情況,即是住屋費用佔生活費較多,就要犧牲其他生活開支,間接影響健康。剩餘收入少於11,000元的組別有37%人出現匱乏,剩餘收入多於29,000元的組別則只有3.6%人出現匱乏,情況令人關注。

黃仰山解釋,住屋環境較差、環境迫狹易生家庭糾紛,心血管疾病出現的機會較高,同時壓力可致荷爾蒙失調,影響大腦,引發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匱乏人士亦有機會因住屋負擔問題,無法支付醫療開支,致生理出現問題。

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表示,有關研究數據雖有滯後,但近年香港住屋負擔情況每況愈下,且近月疫情亦會加劇匱乏情況,中大正研究有關疫情對匱乏的影響,結果有望於數個月內公布。黃認為,社會房屋有助紓解房屋負擔對健康的影響,惟不能治本,長遠要靠加建公屋、租務管制等措施改善問題。

紓緩壓力小貼士
●找親友傾訴
●離家做運動
●參與靜觀活動
●遇家庭糾紛適時分開冷靜
●有需要時向心理醫生或網上心理輔助服務求助

資料來源: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黃仰山

撰文:李卓成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