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添
楊偉添

莊子精神

發佈時間: 2020/07/08

莊子精神

筆者去年8月開始參加「莊子讀書會」,如今已接近尾聲,到9月由主持人「校長」總結一年來的閱讀心得便會圓滿結束。原定每個月同學們會聚首一堂,分享閱讀的篇章,後來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改為綫上上課,但這並沒有減少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莊子》一書一般認為在西漢初年成書,本來的篇目已不能查究,現在的版本多是按唐朝法師成玄英《莊子疏》將33篇《莊子》分為內(7篇)、外(15篇)、雜(11篇)三個部分。內篇部分史學家多認為是出於戰國時代莊子的手筆,而外、雜篇則是莊子弟子、後學或其他道家學派所寫。

莊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不單是君主專制,國與國之間更經常引發無休止的掠奪戰爭,平民的生活並不好過。莊子覺得統治者的本質無法改變,百姓能安身立命才能避免遭受禍害,他主張保持內心虛靜,不要為榮辱毀譽所動。在精神修養方面,要有逍遙的思想,要讓心靈淨化,達到終極的無己、無功、無名境界。

有人認為莊子的思想是消極的,其實莊子的思想是出世,同時也是入世。他並沒有要世人放棄生活,反而希望人能夠活得精采,從心靈上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解脫。甚麼時候讀《莊子》都會有讓讀者驚喜的啟發,但在多事之秋的亂世時候讀《莊子》,會更有真實感。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楊偉添 資深企管人
欄名: 添情添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