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ADHD青少年 患者成年後病徵持續 及早治療 有助改善工作及社交能力

發佈時間: 2020/07/13

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青少年往往行為較為衝動,無法專注於學習。普遍家長或以為,有關病徵會逐漸在成長後消失,然而不少患者即使長大成人,專注力不足問題依然伴隨著他們。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建議,ADHD 兒童及青少年患者應及早接受診治,將病情對人際關係、自信心及身心發展的影響減至最低,同時父母亦不應將治療標籤化,必須令子女明白治療的真正意義。

40歲的阿文(化名)職場生涯可謂相當崎嶇,每份工作總過不到試用期。他上班總是錯漏百出,不但無法如期完成上司交託的工作,更經常忘記開會時間,就連見客也攪錯日子,導致每次被「炒魷」收場。他不明白為何自己總是到處碰壁,於是決定向醫生求助。

阿文向醫生透露,他在中學時已經常出現類似情況,中學時間更嚴重,例如忘記交功課,做事虎頭蛇尾等等。經過臨床診斷,醫生發現他早於青少年階段已有ADHD病徵,由於未有及早處理,以致相關症狀延伸至成人階段,令工作變得不愜意。

缺乏專注 做事虎頭蛇尾

精神科專科醫生劉承欣指出,相對於ADHD患童「紮紮跳無時停」的病徵,青少年患者較多是做事缺乏專注,容易分心︰「他們對安排工作及時間會遇到困難,遇到新挑戰時會雄心壯志,但轉頭便失去興趣,以致最終無法準時完成。」她說,不少青少年患者的學業成績相對較差,雖然已經付出努力,但收獲往往不成正比,令他們漸漸感到氣餒。

除了學業受影響,正值青春期的ADHD患者在人際關係上也會遇到困難。劉醫生舉例,他們性格較為衝動多言,容易說出傷害他人說話,故此在朋友之間並不受歡迎,無法得到同輩認同。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會變得低落,言行閃縮。她指出,由於他們未能好好控制衝動行為,故未婚懷孕、食煙、飲酒甚至吸毒的風險較高,家長必須對此提高警覺。

藥物治療 提高多巴胺水平

種種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為,容易令ADHD青少年被標籤化。劉醫生形容,ADHD是由於腦內傳遞物質不平衡,多巴胺不足,並非腦內硬件出現異常,只要透過藥物提高多巴胺,便能針對地改善執行能力,有效管理情緒及減少對抗性行為。而家長平日可以透過行為訓練,例如指導他們編排時間表及記低必要事項,增強他們處事及遵從能力。

不過,家長或會擔心,藥物治療或會令人變得呆滯,情願選擇不讓子女服藥。劉醫生指出,大部份患者只會有輕微食慾不振等副作用,她勸喻家長切勿將藥物視為「教訓」手段︰「不要覺得小朋友頑皮就要食藥,ADHD就如近視需要戴眼鏡一樣,要令子女明白藥物怎樣幫到他們。」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精神科專科醫生劉承欣指出,相對於ADHD患童「紮紮跳無時停」的病徵,青少年患者較多是做事缺乏專注,容易分心。而ADHD是由於腦內傳遞物質不平衡,只要透過藥物提高多巴胺,便能針對地改善執行能力,有效管理情緒及減少對抗性行為。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