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形容疫情嚴重,擔心市民一旦進入「防疫疲勞」,各區食肆人頭湧湧,如食物未加熱,染病廚師可經食物播毒;加上若乘客不戴口罩,容易經交通工具傳播至全港。而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亦指,新的病毒傳播率增30%,即1人可傳3至4人,估計現時社區最少有50至60名隱形傳播者。
政府專家顧問之一的袁國勇表示,3月時已發現病毒變種,疫情至今才爆發是因市民的防疫意識鬆懈,食肆人頭湧湧,「如果大家都再無意志去防疫,政府搞乜都無用」。
袁國勇:市民做足防疫 盼14日內受控
在今波疫情下,許多患者在食肆感染,他指市民吃飯時脫下口罩,加上夏天喜歡進食冰冷食物,食物未完全加熱,若廚師染病易經食物播毒,客人進食後或經喉嚨感染;而第二高危地點是交通工具,尤其的士,若乘客不戴口罩,容易將病毒經公共運輸系統傳播至全港,形容不期望感染會「斷纜」,只能希望控制至不要令醫療系統癱瘓。
至於應否收緊防疫措施,全面停課及在家工作,他指收緊後疫情確實會緩和,但一旦再放鬆措施又會再重來,認為未必是長遠策略,可再觀察5至7日後,如惡化才收緊至3月時最嚴厲的水平,但如市民做足防疫措施,盡量購買外賣代替堂食,估計可在7至14日內受控。
梁卓偉估計 社區最少有50隱形傳播者
另一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認為,沙田水泉澳邨的源頭,很可能是來自較早前爆發疫情的瀝源邨,傳播鏈一直未止,而慈雲山及沙田一帶是高危的地理群組,情況令人擔憂。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已變種,其傳播率增30%,「相等於1名確診患者可傳播給3至4人」,較1月底疫情初期更嚴重,又估計現時社區最少有50至60名隱形傳播者。
不少專家建議政府擴大檢測範圍,袁國勇說,本港每日維持4,000至5,000檢測量,而不做大型篩查是一大錯誤,應參考南韓及內地等,有輕微病徵者毋須見醫生,可即時做檢測。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指,現最重要重新收緊措施,包括所有入境人士到港後,都應即時做病毒測試及家居隔離,「至少口水採樣5次」,並可在有大型爆發地區作「地氈式測試」,找出隱形病患者。梁卓偉建議優先為東九龍的安老院舍作檢測。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建議港府向內地學習,擴大檢測範圍,據現時內地全國每日作378萬個檢測,即每100萬人要做2,750個,按此推算本港每日應作2萬個檢測。
記者︰謝雅寶
編輯:林子豐
美術:鄧建威
▲袁國勇
▲梁卓偉
▲專家建議市民回復數月前情況,盡量購買外賣代替堂食。(資料圖片)
-
缺德街坊|家長為小孩除褲天水圍公園就地便溺 網民轟無公德心:其他小朋友踩晒 |
|
-
新冠肺炎|3孩之母產子後染疫昏迷10天 甦醒忘記新生兒不知曾分娩 |
|
-
新冠疫苗|南韓恢復接種阿斯利康 為30歲以上人士打疫苗 |
|
-
新冠肺炎|增13宗新症 連續3日無源頭不明個案 愛暉樓群組增至7人確診 |
|
-
諸朋好友|46歲張玉珊衝事業至今仍單身 蘇永康主動做媒撮合姻緣嗌尷尬 |
|
-
英國奧斯卡|趙婷憑《浪跡天涯》 橫掃英國電影學院頒獎禮4奬 |
|
-
-
-
-
-
又到回南天!點樣唔俾潮濕及霉菌入屋? 要靠『抽濕、乾衣、空氣淨化』全面抵抗 |
|
-
「職業治療個人化 提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自理能力」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5000電子消費券 支付工具4選1 餐飲業擬可分單 零售商推加碼禮券
|
-
隱形傳播鏈未除 防疫不宜寬 愛暉樓再多2人中招 專家稱舊邨結構問題
|
-
渠署承建商男工猝死 23日前曾打科興 專家:與疫苗無明顯關係
|
-
BNO簽證新指引 配偶子女可分開申請 專家:「太空人」空間或增大
|
-
Clubhouse 130萬用戶資料疑外洩 私隱署跟進 專家籲改密碼
|
病毒變種可1傳4 吃未加熱食物恐染疫 易經交通工具擴散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 D200713
病毒變種可1傳4 吃未加熱食物恐染疫 易經交通工具擴散 - 晴報 - 港聞 - 要聞
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形容疫情嚴重,擔心市民一旦進入「防疫疲勞」,各區食肆人頭湧湧,如食物未加熱,染病廚師可經食物播毒;加上若乘客不戴口罩,容易經交通工具傳播至全港。而港大醫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2693527%2F%E7%97%85%E6%AF%92%E8%AE%8A%E7%A8%AE%E5%8F%AF1%E5%82%B34%20%E5%90%83%E6%9C%AA%E5%8A%A0%E7%86%B1%E9%A3%9F%E7%89%A9%E6%81%90%E6%9F%93%E7%96%AB%20%E6%98%93%E7%B6%93%E4%BA%A4%E9%80%9A%E5%B7%A5%E5%85%B7%E6%93%B4%E6%95%A3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693527/%E7%97%85%E6%AF%92%E8%AE%8A%E7%A8%AE%E5%8F%AF1%E5%82%B34%20%E5%90%83%E6%9C%AA%E5%8A%A0%E7%86%B1%E9%A3%9F%E7%89%A9%E6%81%90%E6%9F%93%E7%96%AB%20%E6%98%93%E7%B6%93%E4%BA%A4%E9%80%9A%E5%B7%A5%E5%85%B7%E6%93%B4%E6%95%A3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90000/2693527/004_01_a_20200713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690000/2693527/
港聞
要聞
007
2693527
503
503001001
港聞 要聞
疫情,新冠肺炎疫情,SARS-CoV-2,袁國勇,梁卓偉
時事,社會民生,疫情,實體詞,時事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實體詞,病菌及病毒,SARS-CoV-2,實體詞,人物,袁國勇,實體詞,人物,梁卓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