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產前超聲波越趨精細 助醫生孕婦做足準備迎寶寶」

發佈時間: 2020/07/22

每位媽媽懷孕時,必定做過超聲波檢查,除了一睹寶寶的可愛模樣,更重要的是確定寶寶發育健康正常,以較常見於胎兒的先天性心臟問題為例,就能通過超聲波檢查找出。不過,超聲波檢查也有其限制,幸而隨著儀器發展的進步,部份限制已逐步突破,讓醫生得以及早診斷,與父母商討對策。

每100個胎兒1個有心臟問題

懷胎十月間,胎兒的器官會逐漸發育和成長,在孕期不同階段便需通過超聲波觀察到其發育是否正常,不過小小的胎兒,器官自然也很迷你,即使進行超聲波檢查也未必能百份百確保結構完全正常。港怡醫院婦產科名譽顧問醫生梁國賢就以心臟為例,其結構複雜,卻也非常重要,但亦較常見出現問題,「大約每 100個胎兒便有1個出現心臟問題,所以觀察心臟情況是超聲波檢查中的重要一環。」

不過,梁醫生指,超聲波檢查也有其局限,胎兒太小、位置不佳、郁動、媽媽肚皮厚、肥胖或有子宮肌瘤等,均會影響其檢查效果;而昔日的超聲波檢查更礙於技術所限,影像未必清晰,如常見的心漏就未必能看得出來,有時亦可能受其頻率所限而出現假像,非結構問題如功能檢測亦無法容易做到。

超聲波持續「進化」 突破昔日限制

所幸的是,超聲波儀器一直持續提升其效能,目前最新型的超聲波儀器就進一步改善其解像度,梁醫生形容,這有如近年電視機畫質由4K躍升至8K的情況一樣,令醫生可以看到胎兒細微的結構問題及嚴重性,如胎兒脊柱裂的節數、部位等。

不僅如此,近年更可以彩色多普勒影像顯示胎兒細節,令心臟複雜的血管、血流也能顯示得一清二楚,配合人工智能與新型軟件,更可輔助量度胎兒大小、腦積水情況,以至心臟功能。再加上三維超聲波可量度的速度更快,既可減少假像,高頻率亦有助醫生更清楚地觀察胎兒心臟的結構和跳動有否異常,使診斷胎兒心臟問題更趨全面和精準。

「能夠更全面地診斷出結構異常是非常重要的,醫生可根據問題的嚴重性來作進一步檢查以確診,其後便可及時與媽媽商討下一步的跟進方案,包括繼續懷孕但做好產後準備、宮內治療,或中止懷孕。」梁醫生解釋。

小寶寶肺部有大水泡 超聲波助確診與治療安排

曾有媽媽在懷孕第21週時經超聲波檢測發現胎兒水腫和肺部有3至4厘米的大水泡,反覆思量始終不捨得胎兒,決定進行宮內治療,包括抽針、引流水泡至羊水,結果媽媽成功「陀至足月」,醫生亦在生產時預先預約好兒科及外科醫生,當寶寶出生時馬上安排電腦掃描,確診肺內有瘤,即時安排手術處理,隨即改善氣促問題,情況穩定,順利健康成長。

因此,為寶寶與媽媽著想,定時進行超聲波檢查是必要的,梁醫生就建議一般情況下,應在12週、20週及
36週進行檢查,如胎兒情況不穩、有嚴重問題如營養不良、血流不佳、孖胎等,則可視乎需要考慮增加檢查的
次數。

港怡醫院婦產科名譽顧問醫生梁國賢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