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肝癌=肝硬化併發症? 肝臟手術須視乎肝功能」

發佈時間: 2020/07/30

當肝功能出現嚴重問題或有腫瘤時,基本上沒有「替代方案」,即患者並不能如腎病患者般洗腎,必須進行換肝或切除手術。但肝臟血管多,進行手術前的評估非常重要,外科專科竺兆豪醫生指,即使腫瘤長度只有一公分,也不代表必定可以進行手術,殘留肝臟必須能夠維持肝功能,所以術前檢查肝功能非常關鍵。

▲乙型肝炎併發成肝癌的患者,手術後應繼續服用乙型肝炎藥物,有效減低二至三成復發風險。

本身患有肝硬化的人士,患肝癌的風險比健康人士高出100倍。竺兆豪醫生指:「目前不少文獻指出,肝癌是肝硬化的併發症。本港導致肝硬化的常見原因包括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目前香港有約8%人口屬乙型肝炎帶菌者。另外,較為普羅大眾認知的成因—酗酒也可引致酒精性肝硬化。」

肝功能分級 術前仔細評估免肝衰竭

當肝硬化患者出現面黃、腹脹、腳腫等病徵時,腫瘤長度有機會已達9公分,基本上已屆晚期,那是否不能進行手術?竺醫生指,關鍵在於患者的肝功能,臨床會用Child-Pugh分級,評估患者肝硬化的嚴重程度。Child-Pugh分級有A、B、C等3個級別,C為最差。「即使患者的肝腫瘤直徑只有一厘米,但屬級別C,也沒辦法進行手術。」另一個「把關機制」是術前靛氰綠(ICG)螢光顯像測試,主要評估肝臟解毒和代謝能力,殘留在體內的物質只要低於14%的話,手術期間出現肝衰竭的機會率便少於5%,可以進行手術。

經醫生評估術前檢查結果後,患者便可進行手術。現今不少手術「微創化」,肝臟手術也不例外,如腫瘤不超過8厘米,不一定要進行傳統開腹式肝臟切除,可以利用腹腔鏡、在腹部開數個小切口,放入腹腔鏡並切除部份肝臟,傷口較小、患者的康復速度亦較快。

肝癌復發 大多於兩年內出現

手術後,患者也要持續監察病情。竺醫生說,肝癌的五年復發率達五成,當中大部分於術後兩年內發生。「我們先要了解,肝臟實際上並不是分開左右兩邊,界線只是醫學上以血管方向劃分,當一邊肝臟出現硬化、另一邊或多或少也有影響,可能只是惡化成腫瘤的速度不一,致先後出現肝癌。」竺醫生補充。

有甚麼方法可以減低復發率?竺醫生提出,乙型肝炎併發成肝癌的患者,手術後應繼續服用乙型肝炎藥物,有效減低二至三成復發風險。但患者如果是因酗酒致肝癌,便必須遠離酒精,才可以防止對肝臟進一步的傷害。但竺醫生提醒,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腫瘤壓主要血管 化療、標靶、手術並用

李先生(化名)患有乙型肝癌,十年前確診肝癌,腫瘤不止大、達12厘米,位置更在下腔靜脈附近,是連接心臟、人體最粗最大的血管。由於腫瘤大、而且位置甚為高危,以當時的技術沒辦法進行手術。醫生先經大腿注射化療藥物至右肝,再加標靶藥。起初反應良好,但不久後出現抗藥性。在醫護團隊思索下一步時,曙光終於來臨,有合適的遺體肝臟可以進行移植,醫生亦決定同時移植部分下腔靜脈,以重建血管。患者術後有服用標靶藥物控制病情,至今接近十年未有復發。

▲外科專科竺兆豪醫生指,進行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前必須先進行評估,腫瘤大小和肝功能也是重要因素。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