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物安全】港魚翅樣本汞含量達危險水平 價格愈貴毒性愈強

發佈時間: 2020/07/28

傳統中式喜宴活動往往都會食魚翅,其中在香港出售的魚翅,涉及超過80個鯊魚品種。一個來自香港及美國的團隊檢測267塊魚翅頭樣本的汞及甲基汞含量,涉及9個最常見於貿易的鯊魚品種,發現每個樣本的汞含量均較香港法定上限0.5 ppm (即百萬分之零點五)為高。團隊稱,樣本主要來自上環及西營盤一帶的海味店,顯示魚翅含汞量高是市場上的普遍問題。

長時間接觸汞 大腦和中樞神經受損

甲基汞是有機物質,亦是毒性最強的汞形態。高含量的汞會否對鯊魚造成影響仍屬未知之數,但對人類的影響卻眾所周知,長時間接觸汞會導致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受損,亦會窒礙胎兒的認知發展。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魚翅貿易導致全球大量品種的鯊魚數目下降。

汞含量最高的樣本來自無溝雙髻鯊,達到55.52ppm,而最低的是一個0.02ppm的大青鯊樣本。大青鯊是本港魚翅貿易中最常見的品種,但在是次檢測中,大青鯊魚翅的平均汞含量仍然超出安全水平。

樣本含汞量較安全水平高出6至10倍

整體而言,來自雙髻鯊、以「春翅」及「骨片」等名稱發售的魚翅品種,汞含量高於其他鯊魚品種。報告著者、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海洋生物學博士生Laura Garcia Barcia指出,雙髻鯊是香港售價最高昂的魚翅品種,意味着價格愈高的魚翅,毒性可能愈強,又直言研究結果令人驚訝,因魚翅樣本的汞含量極高,平均較香港建議的安全水平高出6至10倍。

研究報告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發表,結果亦已交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以便展開調查。

報告合著者、環境毒理學者蔡勇指出,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通常會將汞含量高於1ppm的魚類列為「避免選擇」類別,汞含量高達50ppm的魚類更屬極度危險級別,幼兒和孕婦不應食用。

另一合著者、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海洋科學家Demian Chapman指出,香港的魚翅貿易不但導致全球大量品種的鯊魚數目下降,進食魚翅的潛在健康風險被低估,值得港府及社會關注。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