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空氣污染】珠三角空氣質素持續改善 二氧化硫濃度13年間減8成

發佈時間: 2020/07/30

空氣污染是由懸浮粒子和有害氣體的排放所致。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今日發布2019年監測報告,報告反映粵港澳近年推行的減排措施已逐步改善該區域的整體空氣質素。

監測網絡於2005年11月啟動,去年錄得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的濃度年均值,依次分別是每立方米7微克、每立方米42微克,每立方米30微克。而上述3項與2006年相比,依次分別下降84%、37%和29%。

另外,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兩個監測因子於2014年9月加入網絡體系,去年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的年均值較2015年也分別下降了4%和14%。不過,去年的臭氧濃度年均值則較2006年高36%,為每立方米60微克,亦是歷年最高的一年。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粵港兩地制訂10年減排目標

香港已落實了多項涵蓋海陸交通、發電廠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排放管制措施,而廣東省在前年亦發布《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持續改善區域空氣質素,粵港兩地政府正進行《2020年後區域空氣污染物減排目標和濃度水平研究》,以制訂直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

此外,粵港澳三地政府將開展為期三年(2021至2023年)的《大灣區光化學臭氧污染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特徵研究》,加強了解大灣區內臭氧前驅物的來源、臭氧的成因,以及區域和跨區域傳輸的特性。

監測網絡由位於廣東省、香港和澳門共23個空氣監測站組成,監測6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一氧化碳。

撰文:胡靜嫻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