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瀚(STEM Sir)
鄧文瀚(STEM Sir)

承傳加創意培養創造力

發佈時間: 2020/08/07

承傳加創意培養創造力

學習STEM的大方向,是鼓勵學生多發揮創意來提升創造力,但在課程繁多及緊密的傳統課堂,學校老師在專科專教的教學環境下,要引導或教授學生有創造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又或許教師自己都未接受過與創建思維相關的訓練,又如何能教到學生建立創意呢?

要小朋友培養創造力,可從生活中能夠接觸的日用品開始。就以洗菜用的筲箕為例,筲箕的形狀似一個籃,它有大量的通氣氣孔,是用來隔除水份,如能令筲箕高速旋轉,就能夠做出像洗衣機般的快速脫水效能,洗菜脫水器就是在傳統的筲箕上加入洗衣機的概念及創意元素所創造出來的產品,利用大齒輪帶動小齒輪令筲箕高速旋轉,來模仿洗衣機的脫水效果,為洗好的蔬菜進行脫水。

另一個例子是近年受歡迎的零食--鹹蛋黃魚皮。在傳統潮州美食炸魚皮上黏滿鹹蛋黃碎,再使用薯片包裝方法出售,同樣是在傳統上加入創意新元素,就算把售價提高都依然很受歡迎。這款產品成功之後,又衍生出其他鹹蛋黃口味的零食出現。

而近年小朋友最愛玩的陀螺玩具,在產品設計上亦同樣運用了傳統陀螺的藍本,加入創新元素,以拉動繩子帶動陀螺旋轉,演變成拉動發射器來帶動陀螺旋轉。此外,它亦由傳統的一個陀螺本體,改變成以多種不同的部件組合出的本體,能替陀螺進行變化多端的不同設定,例如︰攻擊模式、防守模式或持久模式。小朋友在組合陀螺及測試陀螺的過程中,其實是在進行數據收集,鑽研怎樣可令陀螺旋轉得更持久及更具攻擊性,以求在比拼中取勝。

只要多留意身邊的事物,加以聯想,就能夠培養出承傳加創意的創造力。

(本欄逢周五見報)

撰文: 鄧文瀚 香港教育大學及浸會大學客席講師、iSTEM Ed Association主席
欄名: 講生活‧講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