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熱浪逼人】研究指連續熱夜增死亡風險 女性及長者更高危

發佈時間: 2020/08/24

近年本港經常出現酷熱天氣,市民在日間都會著重預防中暑,但熱夜的威脅同樣不容忽視,不但容易令人「無覺好瞓」,更會增加死亡風險。有大學研究發現,熱夜會增加2.43%的死亡風險;若是連續的酷熱天氣,死亡風險亦會相應提高,例如連續5日酷熱日會增加3.99%的死亡風險,連續5日熱夜則會增加6.66%的死亡風險。

來自中大及港大的團隊分析在2006年至2015年期間,天氣數據及醫管局相關死亡數字,再利用統計模型作推算,發現熱夜(最低溫度攝氏28度或以上 )比酷熱日(最高溫度攝氏33度或以上 )有較大的死亡風險。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研究助理教授劉家麟表示,晚間氣溫下降,本來予人「有機會抖一抖」,但在高溫下難免影響睡眠質素,減弱人體恢復效果。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酷熱日重災區:元朗、石崗、打鼓嶺、大圍及銅鑼灣。(中大提供)

另外,女性及長者更容易受連續(5日)熱夜天氣影響,其中長者死亡風險會增5.33%,女性則會增加達6.06%。主要因為女性體脂一般較男性高,長者則因為身體機能下降,且易受長期病患影響;若患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高溫會增加身體負擔。
 

市區建築密集 熱夜時數較高

團隊亦研究香港極端酷熱天氣的空間分佈,其中大部分市區出現熱夜的時數都較高,天水圍、元朗、荃灣、旺角、中上環、銅鑼灣,而元朗同時成為酷熱日及熱夜的重災區,估計是因為建築較密集,且較遠離海濱,令熱力在晚間難以釋放。

本港早年亦有關注屏風樓及熱島效應問題,團隊亦建議當局規劃要注意自然通風,但建築物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結構。劉家麟稱,若無法改變空氣流通,可由綠化面積入手,例如多在街道植樹、設平台花園及綠化外醬等,均有助釋放日間累積的熱力。

劉又提醒,在個人層面亦要多注意酷熱帶來的健康風險,並作相應準備,例如多飲水、在夜間洗澡或抹身、打開門窗及開啟風扇,以保持室內空氣流動,以及帶走室內熱力。

撰文:李卓謙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