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誤會了「過度活躍症」

發佈時間: 2020/09/07

誤會了「過度活躍症」

香港法院最近正就知專學生陳彥霖死亡一案進行死因研訊,日前陳母出庭作證,離開時被不知名市民圍攻辱罵,事後警方檢控了部分人涉嫌擾亂公眾秩序,其一為17歲男學生,有傳他是示威常客,本身患有過度活躍症,更有人指他兼患專注力不足症及學習障礙。

首先,姑勿論當事人的行為是個人意志抑或受人唆擺,我想指出過度活躍症的正式醫學名稱叫做「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過度活躍症與專注力不足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有些人偏向於表現為過度活躍,有些人偏向於專注力不足而已。看來社會上很多人仍然對這個症不甚了解,甚至有所誤解,情況就如很多人對學習障礙誤認為是智能障礙一樣。

我的小姪兒小恩也是過度活躍症人士,目前就讀中學,雖然亦曾走過幽暗的小學階段,可幸最終在媽媽及專業人士的悉心協助下,成功克服種種困難,迎來了暢順而成績彪炳的中學階段。

與小恩媽媽談起這名男學生,小恩媽媽感嘆地說︰「這個……最佳的治療黃金期是幼兒至小三階段,如果錯過了,問題亦會愈陷愈深……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容易衝動,容易受人感染,所以如果一旦錯過了黃金治療期,人長大了,一切已成定局時,就無法撥亂反正了。這孩子走上這樣一條路,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奇怪。」

小恩媽媽指出當年自己的內心掙扎︰「當年見醫生,醫生說要兒子吃藥,我內心很忐忑。不過正如醫生說︰你可以選擇不治療、不吃藥、不接受訓練,沒問題的,但你的孩子就無法輸入正面觀念、正確知識,學不好社交技巧與人際相處。結果,孩子長大後,就沒有正確價值觀、沒有正確知識、沒有朋友、沒有自信,於是物以類聚,於是容易受人感染或唆使……但不可以將個人錯誤的行為賴在過度活躍症之上。」

由此可見,對過度活躍症小朋友來說,接受適切治療是重要的一步!

縱使今天香港社會已對兒童的特殊障礙(包括過度活躍症、自閉症、學習障礙等)增加支援,但這些孩子的成長仍然困難重重……(之一)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