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抑鬱與認知障礙症相互影響 積極治療 讓長者走出惡性循環」

發佈時間: 2020/09/10

不知何時開始,身邊老人家總是沉默不語,每次說話盡是「忘記了」、「不記得」等簡單答案,令人不禁懷疑,他們年紀大了,開始出現腦退化,患上了初期認知障礙症。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當家中長者突然沉默不語,說話敷衍,這可能是患上認知障礙症徵兆,如不及早對症下藥,病情會惡化,令治療難上加難。

隨著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在本港愈來愈普遍,65歲以上長者中約有5至8%患有該症,年紀愈大,腦退化的風險就愈高,每5名80歲以上老人家更有1人為認知障礙症患者。精神科專科陳蔓蕾醫生指出,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由於腦內澱粉蛋白沉澱形成塊狀物質,導致腦細胞死亡,令患者的認知能力逐漸下降。

抑鬱症持續 或演變成腦退化

不過,部份本身沒有認知障礙的老人家,卻會出現「善忘」等相關病徵。陳醫生解釋,這些老人家患的有可能是早期抑鬱症,由於他們的腦部運作變得緩慢,漸漸出現寡言及食慾不振等病徵,猶如一個患有初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起初他們會懶得去想,情願說不記得,然而實情是他們沒有意欲去想而已,如果這種情況未有得到適當治療,便會有機會愈來愈嚴重,令治療變得棘手。」

認知障礙症病發初期,會記不起日常生活的瑣細事,例如忘記帶銀包,說過的事會想不起來,甚至在住所附近迷路等等。陳醫生指出,當腦退化愈來愈嚴重,患者自理能力會下降,日夜顛倒,情緒變得起伏,甚至性格如判若兩人,難與家人相處,嚴重時更有妄想徵狀。

家人適切關懷 病情好壞關鍵

無奈,不論是認知障礙症或是抑鬱症患者的家人,不恰當的應對態度往往是他們病情轉壞的關鍵。陳醫生指出,不少家人眼見患者無法自理,情願他們睡覺休息,但這只會令病情惡化:「正因為記性轉差,便要盡量做平日的事,要親身做,令他們記得如何照顧自己,否則一停下來,就會忘記以往如何生活,加上缺乏活動,連身體機會也會轉差。」

要紓緩患者病情,可以透過「乙醯膽鹼分解抑制劑」(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藥物,減低腦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分解,從而減慢認知能力衰退。陳醫生補充,如果患者同時有抑鬱症,可服用精神科藥物紓緩徵狀,但由於老人家大多伴隨其他慢性疾病,部份藥物或會相沖,因此建議患者與家人看精神科的同時,帶備所有其他專科完整病歷及藥袋,以助醫生準確處方藥物。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精神科專科陳蔓蕾醫生指出,認知障礙症病發初期,容易忘記日常生活的瑣細事,病情轉趨嚴重時,自理能力會下降,日夜顛倒,情緒變得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