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親子共讀 建自學能力助溝通

發佈時間: 2020/09/09

在現今網絡和電子遊戲的娛樂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不論是成人還是小朋友,閱讀習慣似乎不輕易培養。成立於2014年的童書會,希望透過推廣親子共讀,培養下一代的閱讀興趣。成員認為,閱讀除了作為知識載體,更可成為親子間溝通的橋樑。

童書會由擔任顧問的香港教育大學助理教授黃潔薇(Betty)牽頭,與任職幼兒教育的6位成員共同成立。成員希望透過推廣親子共讀,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興趣,深信只要擁有自學能力,知識就會隨之而來,同時閱讀也可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樑。

現時童書會除了在fb專頁「童書會Picture Book Lab」分享不同類型的童書、到院校和商場舉辦講座,疫情前更不時組織親子讀書會等,冀在學校系統以外以不同方法,傳遞親子共讀的專業知識和推廣閱讀的好處。

閱讀樂趣不只是知識

就如培養任何一種習慣都需要有持續的樂趣。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是興趣。家長為孩子選書常出現盲點︰首要考慮自己看得懂,故事要有教訓意義,孩子能從中學習到知識。

Betty及童書會成員在訪問中指︰「現在買繪本不難,不少家長也誤以為多買圖書小朋友就會看,其實家長需要學懂放下教導小朋友知識或人生道理的包袱,發掘書中的趣味與他們分享。而閱讀的樂趣也並不在於得到多少知識,而是打開書本就可以享受的過程,在小朋友不抗拒閱讀之後,打開任何書本都可以得到知識。」

每天用15分鐘講故事

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共讀」。0至6歲的小朋友喜歡黏着父母,父母可透過每天花15分鐘抱住孩子講故事,讓童書成為溝通橋樑,表達對孩子的關愛,也可從中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小朋友會發現原來閱讀可以與父母好親近,從而漸漸愛上閱讀。

親子共讀時也可使用一些技巧,例如對話式閱讀,家長與小朋友可以一邊談天,一邊討論童書的內容、人物、場景、設計、顏色等,家長也可以聲綫、動作、表情、道具如手偶,帶出故事內容或讓孩子代入角色,讓小朋友投入其中。

至於選購方面的建議,童書可分為不同種類,例如帶有玩具或聲音的玩具書和遊戲書、認識事物的認知學習書、教小朋友生活習慣的生活自理書、故事書、無字書、帶出某個信息的教育書、香港本土文化書等。

不論哪一類童書均無專屬年齡層,從小朋友興趣出發便可。但成員提及,兩歲以下幼兒因手指肌肉未發育完成,選擇手感較重的硬書或膠布書,會比較適合他們用觸感探索。

疫情期間精選童書

《逛商店街》

作者︰齊藤忍

作者描繪了37間琳琅滿目的商店如麵包店、玩具店等,精緻的圖文配上簡單的文字,介紹商店裏的各種貨物。家長可於共讀時問小朋友麵包店有甚麼麵包、煮某樣菜式要買哪種材料等,帶動彼此分享生活經驗。

《Grace說專心》

作者︰Eric Liao

好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在家做功課難以專心。但對小朋友來說,專心是抽象而空泛的概念,誤以為這就等於很辛苦地坐定定不動。書中舉出簡單例子,例如只要玩積木時滿腦子都是積木就表示專心,透過綫條簡單的圖畫,將專心這個抽象的概念傳達給小朋友。

撰文︰陸明敏

圖片來源︰童書會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