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華人永遠墳場 緣起與華人喪葬習俗」

發佈時間: 2020/09/24

所謂「百善以孝為先」,墓地是逝者的歸宿,歷來為華人所看重。每年在清明、重陽掃墓,不少孝子賢孫到墳場懷念至親,但鮮有人會留意香港華人墳場的發展歷史。

香港開埠之初,只是一片名不經傳的捕魚採石之地,人口僅寥寥數千。隨著城市發展,香港人口由1851年的3萬多人增加至1913年的50萬人,社會對墓地及各類公共設施需求殷切。

香港開埠後,英國人把源於西方的墳場概念引進香港。政府甫成立即在灣仔設置墳場埋葬去世的軍民。其後,多座不同宗教、種族背景的墓地相繼在港島建成。

當時港島各處充斥著華人山墳,殮葬方式簡陋,華人從來沒有一處稱得上體面的墳場。即使坊間不斷有聲音爭取,當時港府對華人的殮葬事宜並不熱衷。

1911年12月,十八位華人領袖一同向政府爭取開闢一所供華人安葬之永久性墳場。終於在1913年,政府撥出香港仔面積約70,000平方米的官地,作為首個無宗教華人永久性墳場。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華永會")因應成立,管理及發展轄下的華人永遠墳場。

華人永遠墳場的建立,説明香港已經不單是一處臨時寄居地,而是可以賴以終老的家園,見證以香港爲家的重要社會發展里程碑。

服務香港逾百載,華永會是香港最具規模的私人墳場營運機構之一,以非牟利形式為在香港永久居住並有華人血統的人士及其親屬,提供墓地、龕位及撒放骨灰服務。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華永會相信生命的精神及價值不應止於離世。華永會致力創新提升墳場設施及服務,將正向思維、生命道德教育、人性化概念及社會貢獻四項元素融入設施細節、服務範疇及慈善工作,並以此作為長遠發展的基礎與方向。

資料由華永會提供

{{hket:inline-image name="LifeLOGO.jpg"}}{{/hket:inline-image}}

資料取材:華永會《高山景行》- 高添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