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腸鏡檢查不可怕 年輕腸癌更可怕」

發佈時間: 2020/10/06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腸癌是由腸壁內的良性瘜肉經年累月演變而成,如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可以減低患腸癌的風險。換句話說,腸癌是有法可防的。可是,市民對大腸內窺鏡檢查存有不少疑慮,腸胃肝臟科專科施婉珍醫生解釋,目前大腸鏡檢查技術大有提升,檢查前、後所需的時間和過程亦有明顯改善;同時大腸癌已成為本港頭號癌症,且有年輕化趨勢,故市民應留意自己的風險因素,適時接受大腸鏡檢查,預防腸癌。

施醫生表示,腸癌以往比較常見於50歲以上人士,主因是由於腸瘜肉演變成腸癌的過程約需十年,因此年輕患者較少。但時移世易,年輕個案近年有所增長。以年僅24歲的阿源(化名)為例,他因長期腹瀉、大便有黏液及血絲而求醫,原本認為是年輕人常見的腸胃敏感或腸胃炎所致,但因徵狀逐漸惡化而安排腸鏡檢查,結果確診大腸癌。

廿歲也可患腸癌 及時檢查求安心

雖然阿源的情況並不常見,但亦反映年輕人患腸癌並非不可能。因此,施醫生建議不論年紀,只要發現大便習慣改變(如由每天一次排便變成經常便秘或肚瀉)、大便情況異常(大便有血或黏液)、出現無法解釋的徵狀(食慾或體重下降、腹脹、貧血等),就應盡快求醫檢查。

即使沒有徵狀,50歲或以上人士亦應接受檢查評估大腸情況。如直系親屬中曾有人患腸癌,由於腸癌與基因遺傳有一定關係,此類市民更應提早至40歲檢查,或以該名親屬的確診年紀為準,提前十年接受檢查。腸鏡檢查期間若發現瘜肉,醫生可依情況即時切除,以絕後患;再依風險程度安排下次大腸鏡檢查,由三年至十年不等。

全方位進步  破除腸鏡檢查疑慮

不少市民擔心檢查前的洗腸程序、過程繁複費時,或害怕檢查帶來不適,因此對大腸鏡檢查有所顧慮。但近年腸鏡檢查在各方面也有所改進,讓大家更安心。檢查前市民需戒口及飲用洗腸劑清理腸道廢物,以確保檢查時能清楚看見腸道情況,故檢查前三天需進食低渣餐、前一天吃流質食物、前一晚飲用洗腸劑排清大便。施醫生坦言,不少人在飲用大量洗腸劑時有困難,主要是由於傳統洗腸劑味道不易入口,而且需飲用2、3公升,「喝不完、反胃、嘔吐等情況時有發生,當腸道不夠乾淨,便會增加檢查難度。」

不過近年推出了新一代洗腸劑,味道較易入口,而且洗腸劑飲用量亦大減至數十毫升,雖然仍需要飲用2公升的液體,但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飲料代替飲用全數2公升的洗腸劑,如能量飲品、果汁、清湯等,清腸效果相同,但不良反應就少得多。

除此以外,忙碌的香港人最怕「嘥時間」,以往腸鏡檢查連同前後準備時間可能需入院兩至三天,但目前不少日間醫療中心也可安排檢查,市民可在家「清腸」、準備飲食,毋需入院,檢查連同輕量麻醉和甦醒的時間,一般只需兩至三小時,打工仔請半日假便可,比以往更方便更省時。

至於不少人害怕檢查會帶來痛楚,施醫生指,醫生會依情況給予鎮定劑、止痛藥或輕量麻醉,故檢查期間應無特別感覺,市民不用擔心痛楚或不適。如有疑慮,可先向醫生查詢,別因而拒絕檢查,錯過預防腸癌的機會。

{{hket:inline-image name="PRPPL_DrSc_01.jpg"}}{{/hket:inline-image}}

▲腸胃肝臟科專科 施婉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