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家長疑處理生肉沒洗手沖奶餵食 10日大嬰染沙門氏菌腸穿窿命危【附家長注意5大事項】

發佈時間: 2020/10/12

接觸生肉或雞蛋後記得徹底洗手。台灣近日有3名1歲或以下的嬰兒,因感染沙門氏菌而送院。其中一名嬰兒僅出生10日,更出現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等併發症,一度命危;而其病因,懷疑是家長處理生肉後沒有洗手,然後沖奶餵食所致。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台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表示近日接到3名病例,都是1歲或以下的嬰兒因感染嚴重沙門氏菌腸炎而送院。年紀最小的一名嬰兒僅出生10日,更出現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一度命危;所幸經治療後,情況已穩定下來。

食材雪櫃冷藏1年黃曲霉毒素超標,一家9口集體食物中毒7死2危殆,詳情即睇:【下一頁

沙門氏菌常見於生肉  家長處理肉類沒洗手高危

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醫院研究團隊經過3年多的追蹤,並運用基因體比對研究方法,針對近年台灣沙門氏菌感染疫情作深入研究,發現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類上驗出沙門氏菌,再由這些肉類直接或間接造成人類感染。

他續指,研究團隊藉由病童家長的問卷調查發現,主要是家長處理肉類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是沒有分開使用處理肉類和水果蔬菜類的砧板及刀具,再用帶菌的手或在受污染的環境下沖奶、準備副食品給小朋友吃,導致小朋友感染沙門氏菌。

常發於1歲以下嬰幼兒  嚴重或可致命

邱政洵指,沙門氏菌腸炎常發於夏天,每年7月到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盛行的季節,通常是因生食或進食未煮熟、並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致,大部分都會出現急性腸胃炎的症狀。而5歲以下幼兒是常發族群,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幼兒最為常見。

他表示,一般患者感染沙門氏菌後,約6至72小時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糞便或會帶有黏液和血絲等;而一般健康的成人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感染後大多會自行痊癒,症狀僅持續10天或以內,致命率甚低。

然而,若6個月以下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較弱者感染沙門氏菌,則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敗血症、肺炎、骨髓炎、腦膜炎或腸穿孔等,若未及時救治或會有生命危險。他提醒,若發現嬰兒出現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症狀,應馬上求醫。

5大要點預防感染

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生提醒,為預防幼兒感染沙門氏菌,家長應注意以下事項:

  • 加強洗手,尤其在烹調食物及用餐前,以及餵食嬰幼兒前
  • 購買肉類回家後應立即處理,並以適當溫度保存
  • 砧板、刀具應區分生熟食物,亦要區分肉類和蔬果類專用
  • 雞蛋、肉類都應徹底煮熟後才食用
  • 避免使用未經消毒或未煮過的水源

北杏未煮熟可致生埃中毒,食安中心︰數分鐘內喉道收窄可致命,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