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冠肺炎】35歳以下最受疫情影響 5成較高風險出現抑鬱焦慮

發佈時間: 2020/10/15

新冠肺炎持續未止,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市民疫情下的精神健康受到影響。東華學院及香港心理衛生組織今年5至8月期間,向516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在疫情下的精神及求助情況,當中逾7成為女性,近4成半為35歲或以下。

經歷社會事件及疫情,港人精神健康不合格,年輕中產最嚴重,詳情即睇【下一頁

東華學院署理校長(學術)林德明教授指,研究利用「醫院焦慮及抑鬱量表」對受訪者進行評估,發現35歲以下的受訪者在疫情下最受影響,達5成人有較高風險出現焦慮,亦有48%受訪者有較高風險出現抑鬱。林德明表示,該量表工具已沿用多年,並對患者精神健康問題敏感,相信調查結果準確度高。

{{hket:inline-image name="2ba78c18-06ae-435f-bcf4-5afc25ab4c7b.jpg"}}{{/hket:inline-image}}

東華學院署理校長(學術)林德明教授(左)及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服務)程志剛講述精神健康調查報告。(李嘉慧攝)

香港心理衛生會助理總幹事(服務)程志剛表示,疫情下除了成人受精神困擾,連小朋友也有影響,「以往小朋友在家畫畫,會畫自己拖住家長,但現在多見小朋友與家長分手,甚至怒睥家長」。程認為,情況與家長多了時間督導小朋友做功課有關。

逾6成人對前景感消極悲觀

林德明又說,研究發現受訪者對未來3個月面對的三大憂慮依次為「失去個人自由」(27%)、「疫情失控」(25%)及「全球經濟崩潰」(24%),更有逾6成人在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一項,認為很少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反映受訪者對將來盼望不高,甚至對前景消極悲觀。

被問及有27%受訪者恐「失去個人自由」與政治因素有無關係,林德明說,調查是針對疫情下的情況,故問卷上有列明該題是指因疫情下「lockdown」(封鎖)而感失去自由,故認為當中與政治關係不大。

調查亦顯示,即使受訪者多受精神困擾,但只有不足2成人願意主動求助,數字與之前相若,但程稱,不少求診者因疫情而取消預約或改期,「有人本身對疫情感焦慮,即使願意求診,但恐面談時一對一在密室有機會染病,最後沒來」。

林德明建議,市民除可向精神支援服務求助外,亦可找家庭醫生或普通科醫生,稱他們有受訓處理精神健康問題,相信可協助社區提升精神健康。

撰文:李嘉慧
責任編輯:方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