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精神治療】「優勢模式」跟進 更有效助精神病患者復元

發佈時間: 2020/10/22

社會事件加上疫情令不少市民的精神健康飽受壓力,如何為精神病康復者復元亦成為一大挑戰。由港大牽頭的3間大學組成團隊,以及3間社福機構在過去兩年的研究發現,與傳統的精神病治療模式相比,如以「優勢模式」跟進精神病康復者的復康過程,在6個評估範疇中,有4個較傳統模式成效更為顯著、且能「保護」復元的成果,團隊期望日後更廣泛地推廣這種模式。

經歷社會事件及疫情 , 港人精神健康不合格 , 年輕中產最嚴重 , 詳情即睇【下一頁

研究在2018至2019年期間進行,在三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招募209名的成年服務使用者,大部分人有抑鬱症、思覺失調或焦慮症等精神問題,他們被隨機分配至「優勢組」或「常規組」接受服務,並在治療開始前、治療開始後第6個月和第12個月填寫問卷,評估他們的情況。

助尋個人優點 訂立未來目標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謝樹基指,傳統治療模式是將焦點放在問題本身,但「優勢模式」會從個人優勢和可用資源出發,社工會嘗試更深入地了解個案情況、協助他們尋找自己優點和訂立未來的目標,並會透過不同方式協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

研究結果顯示,「優勢組」成員在6個評估範疇,當中有4個有更明顯的改善,包括對社工信任程度、個人復元和目標達成情況,以及提升希望感方面。

謝樹基承認「優勢組」對60歲以下的成年人的成效較為顯著,60歲以上的服務使用者部分復元指標會出現回落,但統計上趨勢不明顯,顯示他們的治療成果仍受到「保護」。

他指精神病康復者復元期間會有很多疑惑,如自己能否重新融入社會,「優勢模式」將為他們提供力量、讓他們耐心地訂下不同目標及實踐而取得進展。有參與的機構代表認為,這種模式以前已用在宿舍服務,發現對宿友的成效良好,能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目標、並更投入服務當中,顯示「優勢模式」的應用可以多元化,期望有更多的社福機構參與使用。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