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沉默殺手】男子常頭暈胸痛揭患心房顫動 醫生:患者中風機會高5倍

發佈時間: 2020/11/06

心房顫動被喻為「沉默的殺手」,台灣一名男子最近頻繁胸痛頭暈,揭發患上陣發性心房顫動,因心臟不正常放電,心房無法正常收縮,中風風險比常人大增5倍。有心臟科醫生提醒,有4類人士是心房顫動高風險患者。

綜合台媒報道,當地一名58歲顏先生多年前曾做過心臟手術,一直有定期複診,近日卻頻繁出現胸痛和頭暈,即使醫生提高藥物劑量,仍未見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顏先生改往另一間醫院求診,發現患上陣發性心房顫動,主診的心臟內科張耀庭醫生表示,考慮到其發作次數頻繁,且服用兩種藥物治療後仍無明顯改善,遂採用新式導管技術進行「冷凍消融術」,以微創形式導入低溫「凍死」部分心臟細胞,截斷不正常心跳的訊號傳導路線,避免心臟不正常跳動引起不適,成功解決心房顫動問題,翌日便能出院。

張耀庭表示,心房顫動患者是心房多處不正常放電,引發快速不規則收縮,造成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若血流凝滯鬱積形成血栓,便容易引發中風,故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會較一般人高5倍。

28歲老師捱夜備課突昏迷 揭血壓過高主動脈撕裂命危,詳情即睇:【下一頁

4類人士高危 

張耀庭續指,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發病時會出現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頭暈等症狀。而以下4類人士是患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患者:

  • 65歲以上
  • 高血壓
  • 糖尿病
  • 患有其他心臟病

嚴重可致心臟衰竭及中風

張耀庭又指,「冷凍消融術」並非適用於治療所有心律不整。他解釋,連續發作7天以上的持續性或永久性心房顫動,可能與慢性心臟病或結構異常有關,而非單純放電異常,建議患者需與醫生討論適切的治療方式。

他提醒,許多心臟疾病患者缺乏警覺,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號,到確診時往往已演變成心臟衰竭,甚至中風。故若出現任何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若以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仍未成效,則應與醫生商討其他治療方式的可行性。

甚麼是「心房顫動」?

本港心臟科專科醫生羅君健曾指出,人在正常狀態下,每分鐘的心跳速度為60至100次,並會維持在穩定、有規律狀態。不過當心房電流出現問題,心跳便會出現極快又不規則的顫動,每分鐘的心跳更會跳升至100次以上,令心臟不能有效輸出血液。

有何危險性?

羅醫生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比率足足比普通人高出4至5倍,而且由心房顫動引發中風的併發症較一般其他中風更嚴重,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娛樂資訊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