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兒童遭性侵 平均延13.2年始求助 憂被責怪難啟齒

發佈時間: 2020/11/11

支援性暴力受害者團體「風雨蘭」去年一項研究發現,16歲以下的受害人,平均會延遲13.2年才向外求助。團體今年就有關現象作深入研究,發現兒童受害人或因恐懼後果、缺乏對性暴力認知等原因而延遲求助;部分人雖曾對親友明示或暗示事件,卻因未獲適切回應而導致二次創傷。

風雨蘭去年就2000至2018年上半年接獲的性侵求助個案作跟進研究,發現3,601宗個案中,777宗當事人事發年齡為16歲以下,當中4成半個案的侵犯者與事主有親屬關係,近3成事後仍與事主同住,惟不足3成半受害人有報警,平均延遲13.2年始求助。

未獲適切回應 成二次創傷

風雨蘭再從777宗個案中招募16位事主作深入研究,發現逾3成人因當時未有性侵概念、缺乏合適聆聽者、擔心披露後果等,而未有於童年時向人透露;其餘受訪者在事後雖曾對親友明示或暗示事件,惟未獲適切回應而造成二次創傷。

風雨蘭研究主任邱志衡稱,有受害人以為「爸爸是錫自己才咁做」;亦有人遭鄰居性侵後,因不懂表達,向家人說不想再跟鄰居「玩」,卻被當作鬧彆扭。另有人稱因擔心被家人責怪不懂保護自己,或被趕出家門等而未有啟齒。

明愛家庭服務代表古錦榮則指,他過去曾接觸50個男童被性侵個案中,逾3成半於事發後約15年始向人透露,部分人雖曾試過向社工及警察求助,惟不獲信任。

促改善現行支援服務

護苗基金總幹事譚紫茵指出,侵犯者犯案方式隱晦,例如聲稱「同你玩個小遊戲」,實際卻摸受害人性器官,但本港中小學的性教育時數合共僅約80小時,或令學童對性侵的意識不足。譚促學校增加性教育課堂,並建議家長以開放態度與孩子討論相關新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風雨蘭總幹事王秀容稱,童年遭性侵者,長大後仍會因各種原因難開口求助,即使能對外求助,對方反應往往未如理想,反造成二次創傷。她建議開拓針對家長的預防教育培訓課程,及改善現行的支援服務等。

記者︰李嘉慧

編輯:黎家榮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