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爆的傲慢

發佈時間: 2020/11/11

原爆的傲慢

早前看到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的影像,特別是衝擊波引起迅速膨脹的白色球形,第一時間聯想起原爆,和一幅令人銘心鏤骨的照片。畫面是這樣的︰一個不到十歲大的男孩,咬着嘴唇,強忍着眼淚,背着在襁褓中死去的弟弟,目光凝望着遠方的火葬場。

地點是日本長崎的廢墟,時間是四分三個世紀之前的8月,亦即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第二個原子彈之後的日子。

縱使你鐵石心腸,縱使你不慣掉淚,但看着這兩個孩子,你不可能無動於衷。

可能你心中納罕,納粹德國同樣是殺人無數,為甚麼可以逃過原爆的厄運?原因之一,當然是德國投降稍為早於原子彈成功研發的日子;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美國根本從來沒有計劃在德國投擲原子彈。正如美國黑人作家George Schuyler所言,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要讓白人長期凌駕所有有色人種,是徹頭徹尾的種族傲慢。

如果這個長崎孩子可以僥倖存活的話,他可能和其他80多歲的核爆倖存者一樣,每天忍受着輻射對身體的創傷,以及心中難以磨滅的陰影,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訴說着,他們遭遇到的不人道經歷;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提醒世人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

75年後的今天,有評論指,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殺事件,暴露了美國當權者仍然沒有跳出種族傲慢的思維。這種傲慢,在一個擁有全球最大殺傷力核子武器的國家中滋生,似乎是全球的一個計時炸彈。

(本欄逢周三、四刊登)

撰文: 梁榮武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