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秋冬進補需先了解食物屬性

發佈時間: 2020/11/13

秋冬進補需先了解食物屬性

「秋季進補」這個觀念深入民心,我留意到有些人在坊間購買補身藥材,隨意加些肉類一起煲煮,然後一家大小齊享用。其實每個人的體質有異,進食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或許有反效果。

中醫認為秋冬進補具有防病未然的功效,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引述《黃帝內經》的記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提醒大家秋冬季節要善待身體,扶正祛邪,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來年被病邪襲體而生病。進補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冬至前後,容易吸收食物的營養,滋補功效明顯。

葉天士強調,冬令進補的首個原則在認清食物的屬性,即是中醫學說的四氣五味,四氣分為寒、涼、溫、熱,五味分為酸、苦、甘、辛、鹹。食物的四氣性質,依據人體進食該種食物後所產生的作用,例如苦瓜、青瓜、綠豆、火龍果等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作用,適用於陰虛內熱的體質,但寒涼的食物會損耗體內陽氣,故體質虛寒的人忌用。牛、羊、龍眼、紅棗、辣椒是熱性,冬季常吃的羊腩煲、燒烤食物也屬熱性,有喉嚨發炎、發熱等炎症就不要吃溫熱性食物,否則如火上加油,會加重病情。

在冬季出現怕冷、胃寒、手腳冰冷、臉色蒼白、反應遲鈍等症狀,屬於陽虛體質,宜吃溫熱性食物。出現口氣、感覺煩躁、面部發熱、牙肉腫痛、眼乾口乾、小便短黃等症狀屬陰虛體質,應吃清涼的食物。中醫治病必先辨證論治,按個別體質給予適當飲食建議。

臨床小貼士︰陰虛者用木耳、麥冬、玉竹、瘦肉煲成湯飲用,有助滋陰;陽虛者用當歸、生薑、羊肉煲成湯飲用,以補陽氣。進食任何中藥材前宜諮詢註冊中醫師。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