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新版兒童生長圖表 料2022年面世 已用27年 收集2萬名20歲以下數據

發佈時間: 2020/11/23

衞生署常用於測量學童發育情況的生長圖表,沿用至今27年。衞生署指,現代兒童比上一代發育得更快,長得更高更重,故今年起至明年向2萬名20歲或以下青少年收集數據,如體重、頭圍、腰圍等,料新生長圖表2022年製成。有兒科醫生指,新圖表能及早發現兒童與營養有關問題,如超重肥胖等。

本港目前通用的「生長圖表」包括頭圍、體重、身長或身高,及體重指數(BMI),並按年齡劃分成兩大組,分別為0至2歲,及2至18歲,以測量學童發育情況是否達標。有關圖表於1993年製作,數據取自1970至80年代出生的港人。

衞生署家庭及學生健康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表示,國際上未有劃一標準每隔多少年須更新生長圖表,惟本港對上一次更新已是近30年前,加上觀察到現代有新生長趨勢,故推行「香港生長研究2020」,向2萬名0至20歲港人收集生長情況數據核證,由衞生署聯同中大及港大合作,並向各學校發通告,邀請學童參與,料至下年12月31日完成數據收集。

現代小童發育快 變更高更重

鍾解釋,現代兒童比上一代發育得更快,長得更高及重,如新數據證實此趨勢,可助政府制定政策應對,如推廣健康飲食,克服兒童因受西方不良飲食習慣引致肥胖等問題。

鍾說,今次研究會收集8大類數據,除體重及頭圍等外,也包括腰圍、體脂百分比、坐高、手握力等。疫情下學童缺乏運動,所收集數據會否未能準備反映實況,研究員指繪製新生長圖表時,會同時用舊數據及新數據作調適,減低誤差。

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表示,港家長多走兩極端,要不崇尚戒口,要不認為應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生長圖表作為兒科常用初步檢測工具,能及早發現兒童與營養有關問題,包括營養不良、攝取過量營養引致超重等。韓相信,更新數據後將可更準確測量學童發育情況,及早跟進。

記者︰李嘉慧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