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冬日保暖|看護用熱水袋為8旬婆婆保暖 雙腳低溫燙傷家人懶理致皮膚潰爛

發佈時間: 2020/12/17

近日天氣寒冷,不少人都會使用保暖產品。不過,日前內地有一名88歲婆婆,因為使用熱水袋而被低溫燙傷,雙腳甚至潰爛,最終傷口出現感染需要入院治療。當地醫生提醒,低溫燙傷在冬天期間尤為常見,假如患者有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萬一燙傷,可形成慢性潰瘍。

電暖爐表面1分鐘升至250℃,3分鐘引爆打火機留意5大安全要點,詳情即睇:【下一頁

據《江蘇新聞》報道,來自常州的88歲黃姓婆婆長期卧床,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因此家中聘請一名看護幫忙照顧。近日看護見天氣轉涼,於是好心地為黃婆婆準備熱水袋取暖,未料卻因此導致她雙腳皮膚燙傷。

看護憶述,黃婆婆的雙腳冰冷,所以倒熱水入熱水袋後,放在她的被子內;但黃婆婆在睡覺期間,因為雙腳合起來時碰到熱水袋,而導致燙傷。起初黃婆婆的家人覺得只是小事,未料傷勢越來越嚴重,才將她送院檢查。

{{hket:inline-image name="foot171220201.JPG"}}{{/hket:inline-image}}

黃婆婆睡覺時,因雙腳碰到熱水袋致低溫燙傷。(影片截圖)

{{hket:inline-image name="foot171220203.JPG"}}{{/hket:inline-image}}

因為家人懶理而延醫1個月,致婆婆傷口感染出現潰瘍。(影片截圖)

醫生:低溫燙傷在冬天期間尤為常見

當地燒傷整形科主診醫生郭林森表示,由於婆婆沒有即時就醫,在家足足拖延約1個月才入院治療,導致傷口出現感染,有黃色液體滲出。

他續指,低溫燙傷是因為長期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一般為攝氏44度至50度之間,此溫度對真皮淺層向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損害,是漸進式的。另外,低溫燙傷在冬天期間尤為常見;假如患者有糖尿病、中風後遺症等,萬一燙傷,更可形成慢性潰瘍。

消委會4大保暖品使用貼士

香港消委會早前亦針對各款冬日保暖產品作調查,歸納出多個使用相關產品時的陷阱,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1. 暖包放鞋燙傷腳底

直接將暖包置入鞋中有可能燙傷腳底,消委會建議將暖包置入鞋內保暖時,應穿著較厚身襪子,任何情況下應避免暖包與皮膚直接接觸。

2. 慎防微波爐加熱暖包爆裂

以微波爐將可重複使用之暖包加熱時,應留意產品的建議加熱時間及微波爐輸出功率,亦應以分段加熱縮短每次加熱時間,減低產品因過熱而破裂的風險。

3. 小心熱水滲漏

使用舊式暖水袋/暖水壺時,應確保瓶蓋有妥善扭緊,建議水溫為攝氏75至85度之間,不宜過熱。另外水位亦不宜注得太滿,同時要避免過度擠壓。

4.低溫燙傷

針對低溫燙傷,消委會稱暖包溫度即使只比正常體溫稍高(如攝氏43度),長時間使用(如8小時)緊貼皮膚同一位置,亦有可能在無痛情況下引致灼傷。

冬日保暖|手握暖包反令體溫易流失,日本專家教4大部位放暖包更佳|附3大安全貼士【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林幸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