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大揭基因異變 可致罕見內臟錯位

發佈時間: 2020/12/29

正常人的心臟長在身體左邊,肝臟則多在右邊。但全港至少有50名「異位綜合症」罕見病患者出現內臟錯位,9成人因此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其10年存活率更低於5成。目前醫學界對異位綜合症成因認知有限,近日港大研究發現,基因「CC2D1A」出現異變可能是該病成因之一,有關研究已刊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

異位綜合症屬罕見病,平均每1萬名初生嬰兒就有1人患上,10年存活率不足5成;患者身體的左右軸排列,多在胚胎發育時出現異常,造成內臟錯位,例如心臟長在右邊,故有9成患者會患先天性心臟病。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鍾侃言稱,暫未有方法根治該病,只能以外科手術紓緩不適,但有機會引發多種併發症。

10年存活率不足5成 近2成患者有變異

異位綜合症的成因未明,鍾稱,近年基因檢測技術普及,國際已知有逾20個基因可導致該病,當中部分基因與「絨毛」形成有關。他解釋,絨毛即細胞面上類似毛髮的組織,可傳遞生物訊號,引導人體器官於正確位置形成。惟部分基因導致絨毛出現缺陷,致失去引導功能,造成異位綜合症。

鍾稱,早前邀請了本港26位患該罕見病者進行基因檢測,雖未在患者身上找到上述逾20個可致該罕見病的基因,但在近2成患者身上發現一種名為「CC2D1A」基因出現異變,懷疑這是造成異位綜合症原因之一。於是利用斑馬魚作相關實驗,研究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刪除斑馬魚的CC2D1A基因引起基因異變,發現其心臟及消化系統出現類似異位綜合症患者的內臟錯位,並有絨毛變短及減少情況。

鍾續說,研究發現如及早注射無異變的CC2D1A到經基因編輯的斑馬魚胚胎,可令其器官排列回復正常,但要將技術應用至人體則有困難,惟是次為醫學界首次發現CC2D1A可構成異位綜合症。研究結果已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循環︰基因組學與精準醫學》刊登。

記者︰李嘉慧

編輯:林子豐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