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然生態|嶺大設兩棲及爬行動物藏品庫 冀有助本港保育研究(多圖)

發佈時間: 2021/01/21

本港郊野近年急速城市化,可能對野外生態造成壞影響。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嶺南大學,自2019年起建立保存本地兩棲及爬行類動物的自然藏品庫,目前已收集了50個品種、共553個樣本,包括全港92%的兩棲類動物樣本及36%的爬行類樣本,該藏品庫更是現時跨國博物館聯合平台Arctos首個及現時唯一的亞洲區成員。

領導嶺大科學教研組研究團隊的方健恩教授表示,他們的工作需先獲得漁護署和衞生署等部門批准才可進行,每次外出行動需帶同大量儀器,以紀錄捕捉物種時的地點和天氣狀況等,將動物送返大學後亦會紀錄其長度、體重等資料,再進行解剖和保留部分組織供日後進行實驗,標本則會放進酒精保存,整個過程為時數日。

部分館藏項目︰

  • 盧氏小樹蛙
  • 台北蛙
  • 長趾蛙
  • 香港瘰螈
  • 白頭盲蛇
  • 中國水龍

點擊圖片欣賞部分藏品紀錄:

  • {{hket:inline-image name="588ef593-c377-4711-aa79-3411e0a3bc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3.jpg"}}{{/hket:inline-image}}

成員宋亦希教授認為,本港從事相關工作的人不多,公眾也未必很了解其作用,甚至可能認為要將動物製成標本不人道,但他強調,有系統地儲存牠們的資料,雖然犧牲了部分個體,但對整體保育工作能有更大貢獻、可拯救更多動物,如將同樣的物種與以往的標本作比較研究,或可找出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如何影響牠們的生存,從而協助推動有效的保育措施。

他亦指部分物種有保存研究的價值,例如本港獨有的瀕危物種「盧氏小樹蛙」原生於4個離島上,但因赤鱲角興建機場,早年將當地組群移居至港島和新界讓牠們能繼續繁衍,而藏品庫的樣本有助研究牠們的生態和基因是否與其他組群有別,並作為保育轉移的研究個案。

點擊欣賞更多團隊拍攝圖片:

  • {{hket:inline-image name="588ef593-c377-4711-aa79-3411e0a3bc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JPG"}}{{/hket:inline-image}}

藏品庫樣本歡迎國際科研人員使用

他提到藏品庫的樣本,指歡迎本地和國際科研人員使用,本地學校亦可安排外借或親身前往閱覽標本,以學習生物學相關知識,未來計劃與其他大學合作、共建更大型的藏品庫;而為了向公眾推廣保育工作,研究團隊亦將與嶺大師生合作,定期發表文章,以人性化的故事講解不同的研究項目。

藏品庫網頁

海洋公園Chill級保育計劃  , 學生齊參與生態保育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