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創業教藝術 前幼師疫市追夢 與學生關係更密切 教學相長

發佈時間: 2021/01/22

港人的生活規則在1年間遭病毒重塑,過去被視作「鐵飯碗」的教育行業,在疫下亦屢受停課衝擊。面對困境,前幼稚園老師Charlie無懼跳出舒適圈,去年8月毅然辭職,創業重拾藝術教育初心,「我不想教學只是拍片追進度,而想和學生建立真正關係。雖然疫下有很多未知,但人本身就無法預知未來,何不拿出勇氣闖一闖?」

脫離做了3年幼師生涯,創辦「Two Stops Studio」追尋藝術教育理想,Charlie笑言是「終於儲夠勇氣之舉」。她坦言,疫情初期曾渡過半年拍片教學生活,但幼師工作似變成考驗「拍片、剪片」技巧,失去與學生互動機會,加上學校或會審查老師拍的教學短片,令她覺得「教學自由度較低。」

獲家長口碑 收入減但滿足

亦因教務繁重,動輒要處理30多人大小事務,難免讓Charlie感到迷失和吃力:「幼稚園沒有分科教學,幼師要『萬能』。雖然學校也重視藝術教學,但分組學習下,每人獲指導時間始終不多,有時學生未做到要求,便要開始下一個步驟。」

適逢有進修藝術治療課程機會,Charlie決定大膽辭工博一博。收入雖較從前大減一半,幸靠社交網宣傳和家長口碑,仍覓得8至10名固定學生,每周能開5至6堂:「現在收支未平衡,但做想做的事,自然要付出代價。」

Zoom教學 創作更自由奔放

Charlie表示,卸下傳統「老師」身份後,與學生關係反而更密切:「以前在學校從上而下傳授知識,有齊學習目標,現在創作自由度高了,學生作品中不時會滲入彼此的回憶,例如一齊去露營的往事等,關係變得像朋友。」

惟受疫情阻礙,主課程只能採取Zoom教學,但Charlie卻有意外收獲:「本身感到透過Zoom教學難指導作畫下筆位置,但正因無法全面掌控,學生反而有更多機會嘗試,亦更易將生活融入藝術,例如做黏土壽司時,學生會主動表示『我加埋屋企對筷子落去』。加上無導師即時協助,亦讓學生更習慣自行解難,如顏料乾了,懂得自己加水潤色。」

Charlie最感欣慰是創業後,教學終於不再是「教一門技能」,而是體會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最開心是有學生跟我說,『老師,參賽有否得獎不緊要,比賽最重要是過程,不是獎項。』」

憑畫讀心 尋覓童語真性情

Charlie對藝術治療產生興趣,源於她的教學經歷。她指,曾有小朋友畫全家福時,畫中有父母和弟弟,但獨欠自己。「細問下發現,原來因他的弟弟出世,父母專注力轉移,令他感到在家中已無角色。」亦有小朋友只愛用紅色作畫,觀察後才知道他自感難滿足父母要求,「內心好激動,才用紅色發洩。」

她又說,小朋友難以用語言表達自己,但通過創作可透露其真正想法,令外界可提供更好的協助。「其實不單是小朋友,就算是大人也會有不自知的壓力,藝術治療正是可平復心情的良方。」

記者︰脫芷晴

攝影:冼偉倫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