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主教山蓄水池險被拆 掀民間考古熱 珍貴古迹「隱居」城中乏保育

發佈時間: 2021/01/22

深水埗主教山去年意外揭藏過百年歷史的地下蓄水池,掀起全城一股「考古熱」。但民間研究古迹團體認為,主教山蓄水池險被拆非獨立事件,本港不少具價值的古迹或歷史建築,來不及保育已遭清拆或遺忘,如坪洲的「大中國火柴廠」,或逾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群」等。有專家指出,事件反映現有古迹評審及保育制度的缺陷,建議可按類別專門制定評級標準。

水務署早前動工清拆主教山配水庫,外界驚悉內藏乾坤而叫停,但仍未能阻止羅馬式建築受損。

坪洲火柴廠輝煌一時

民間研究古迹團體「尋蹤覓蹟」創辦人陳國豪表示,本港清拆古迹早有先例,如坪洲的「大中國火柴廠」。坪州是罕見工業小島,全盛時期有逾30種工業,島上盛產的「九龍火柴」更暢銷東南亞,靠此養活上千人。該廠於70年代被逐步拆卸,現僅剩員工宿舍石屋及原廠的石碑,歷史亦被淡忘。

現存的歷史建築物,當局同樣保育不力。陳指出,新界城門谷隱藏一座「城門碉堡」,為二戰醉酒灣防綫的重要軍事設施及據點,碉堡以暗道連接母堡與4個子堡,守軍與日軍曾在以倫敦街道命名的交通壕中激戰。碉堡見證香港保衞戰,但僅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保育工作由私人團體自發進行。

「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陳智遠稱,古蹟辦現時的古迹評級機制中,列明31項設計不納入構築物而不作評級,除主教山蓄水池被錯誤歸類的「水缸」,還有「界石」石碑,當中以逾百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城界石群」最聞名。

陳國豪表示,「維多利亞城界石群」是指7塊劃分「維多利亞城」的界石。英國殖民政府於1841年時,有意將港島發展成具倫敦規模的城市中心「維多利亞城」,及後於20世紀初,以界石劃出該城邊界,即當年的「四環九約」。但7塊界石中已有1塊遺失,另有1塊移離原位,不獲當局重視。

維城界石群不獲重視

據古諮會資料顯示,該會評估本港1,444項歷史建築,當中逾400個不獲評級。陳智遠透露,古蹟辦曾有意籌備戰後建築評審,但憂需時太久,最後不了了之,具價值的戰後建築物愈拆愈少。

歷史建築學者黎雋維表示,昔日古迹定義落後,僅講求年份,但近年定義漸廣,多講建築與地方發展及現代化的關係。他指出,主教山一事令市民意識到地下空間與人關係密切,認為阻止拆卸後,便要研究保育,其中活化講求賦予地方新功能,建議將地下蓄水池活化成太空館,因太空館不太需要日光。

古迹評級制多缺失

前古諮會成員、港大建築保育副教授李浩然表示,在現行古迹制度下,工業、基建、軍事、交通等範疇構築物難納入古迹,建議按類別專門制定評級標準,以作妥善保育。他又提到,私人物業因牽涉賠償問題,較難納入作古迹保育,加上工廠設計實用先於美觀,認為坪洲火柴廠或因此未獲評級;而若市民強烈要求保留建築物,則反映其存有社會價值,應納為評定古迹標準之一。

針對私人業權,前古諮會委員林雲峰建議,當局可考慮以地積比率轉移及成立保育基金等,增業主保育誘因。

記者︰謝進亨、李嘉慧

編輯:梁顯庭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