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雯
張嘉雯

當「母語」不再是母語時

發佈時間: 2021/01/29

當「母語」不再是母語時

(續周三)兩位女士自從讓孩子一起玩過一次後,開始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為話題,並成為朋友。

去年,男孩的媽媽開始常吐苦水,說兒子覺得學中文無用,更說不喜歡中文,白白浪費了她對他自幼的栽培。雖然兒子已心生抗拒,但她仍然不願放棄,繼續要教他學中文。

香港有很多學生就讀國際學校,或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本地學校,他們運用英語已成為生活習慣,故即使有學中文卻不常用,這位媽媽的兒子便是這樣。

兒子被動地要學習中文,最多只是在與爺爺嫲嫲溝通時說幾句廣東話,但也可以少說幾句。有天,她用廣東話薄責兒子,兒子說︰「你要罵我便用英語吧!我聽不懂你在說甚麼。」她的英語是中學程度,想好好教訓他就要用自己的母語,但兒子已經不甚明白。

她自幼與兒子以英語溝通,見兒子英語說得流利也滿心歡喜,卻沒有察覺是自己把母語視為第二語言。她雖讓兒子有規律地學中文,卻沒有讓兒子應用於生活上,沒把它變成日常的溝通語言。兒子重英輕中的選擇,只反映了她的取捨。

其實學中文如是,學彈琴如是,用上對的方法才會有愉快的結局。當孩子覺得學了又不會用來寫,亦不是為了要想看中文小說或漫畫書的興趣,就連用來交談也沒有必要時,便沒有愉快學習的感覺,更談不上喜歡了。即使將來一定有用,然而,眼前的親子溝通不是更重要嗎?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張嘉雯 《4Q教子情式》作者
欄名: 8A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