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免疫治療 為「棘手」三期肺癌開拓新出路

發佈時間: 2021/04/07

眾所周知,肺癌可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期可以手術根治,而近年亦有不同藥物針對第四期肺癌,但偏偏「不太早、不太晚」的第三期肺癌,其肺部主腫瘤開始侵蝕附近組織,未必能單憑手術、電療或化療改善病情,成效亦未必理想,令患者存活率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提升這些癌細胞尚未擴散、病情不至最差的局部晚期患者的存活率,成為醫學界積極研究的重點,幸而近年面世的免疫治療打破了此困局。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明智醫生解釋,第三期肺癌泛指肺部主瘤大(大於5cm),或其位於兩片肺之間的中央位置,侵蝕或黏連縱膈周圍的器官,如肺膜、心膜、神經線、食道、心臟、氣管等。「一般可透過支氣管檢查、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來確定期數,其中以後兩者的造影檢查更為準確,只要注射顯影劑,活躍的腫瘤在吸收後會變得明顯,有助更準確斷定期數及安排治療。」

{{hket:inline-image name="GettyImages-94463987.jpg"}}{{/hket:inline-image}}

三期肺癌徵狀現 病況趨複雜較棘手

由於第三期肺癌多數已形成一段時間,故通常患者會出現局部徵狀,如咳嗽、咳血或分泌物、氣促、壓迫性胸痛等,視乎腫瘤位置而定,亦因此很多患者在此時感覺「唔妥」而求醫確診。阿強(化名)三年前正好因為少許咳嗽和胸痛求醫,結果發現肺部有達8cm的主腫瘤,而且黏連大動脈。

張醫生指,阿強的情況正好反映三期肺癌「棘手」的狀態,「由於腫瘤黏連大動脈,故很難安排手術切除。第一,腫瘤難以完全割走,第二,切除腫瘤時亦可能會令大動脈受損,得不償失。」

{{hket:inline-image name="0H2A9566.JPG"}}{{/hket:inline-image}}

治療成效視乎腫瘤情況 手術未必可行

事實上,並非所有三期患者也不能接受手術,「如主瘤沒有黏連或侵蝕中央器官,仍可採用微創手術,再配合化療及/或放射治療來消滅腫瘤,治癒率較理想,達四至五成;但如像阿強般,主瘤黏連大動脈,甚至心臟,又或腫瘤數量多,甚至擴散至另一邊肺部,以往便會視乎情況先安排化療及放射治療,再評估腫瘤有否縮小,以安排手術切除,但只有少數幸運的患者能接受手術,故三年存活率只有約三成。」張醫生解釋。

幸而,針對這類患者,目前就有免疫治療這個新方案,「有別於化療及放射治療直接殺死癌細胞,免疫治療是重啓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軍隊』來擊退癌細胞這個『敵人』,癌細胞會運用免疫系統T細胞中的PD-1/PD-L1系統來擾敵,令T細胞誤以為癌細胞是『朋友』,從而不懂殺敵,免疫治療正好針對這個漏洞,重新啓動體內『軍隊』對付癌細胞。因此,患者可在接受外來『援助』如化療、放射治療,打敗部份癌細胞後,再接受免疫治療,訓練體內『軍隊』長期應付活躍的癌細胞,以治癒癌症為目標。」張醫生說。

研究:免疫治療有助提升存活率至近六成

有研究就發現,接受放、化療後再安排免疫治療一年的患者,其三年存活率就提升至五成七,減低31%死亡風險,為患者燃點希望。就如前文提到的阿強,就在接受放、化療後開始使用免疫治療,腫瘤在一年後縮小至3cm,而且電腦掃描反映其腫瘤的活躍程度一直下降,一年後更完全不再活躍,繼續正常生活。

治療期間,阿強除了有輕微甲狀腺過高的副作用,整體生活質素亦沒有受太大影響。當然,每人病情不一,各種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亦有異,患者如有疑問,應向主診醫生查詢。

(此文章由阿斯利康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