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類風濕關節炎 認識少誤解多 依從用藥指示 治療成效更佳」

發佈時間: 2021/02/17

類風濕關節炎是本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然而並非所有患者對此有準確認識,以致日常自我照顧或用藥方面遇到不少障礙。有風濕科資深護師指出,患者普遍對服用藥物及自我照顧方面存在誤解,往往以為一些控制病情的藥物會迅速紓緩痛楚,眼見非即時有效,便會拒絕用藥,最終導致病情被延誤,關節受到損壞、變形,大大影響活動能力。

風濕科資深護師余燕麗指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普遍對此病的認識不深,以致對治療存在一定誤解。她說,最常見是部份病友在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依然沒有改善,開始質疑藥物的成效,甚至放棄服用藥物;亦可能擔心藥物有嚴重副作用會對身體有影響,而拒絕治療,以致錯失了治療炎症的黃金機會。

{{hket:inline-image name="ok_GettyImages-1210903856.jpg"}}{{/hket:inline-image}}

藥物起效需時 宜耐心應對

事實上,的確不少類風濕關節炎在病情初期,即使服藥逾月也沒有顯著改善。余燕麗姑娘解釋,例如服用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甲氨蝶呤」,治療初期可能有腸胃不適的副作用,而且用藥後需要4至6星期後才發揮療效,患者或因此產生疑慮︰「始終他們承受著關節痛楚,對治療有一定期望,也容易失去信心,衍生負面情緒。」她反而擔心,若患者自行停藥可能會令關節更加腫脹疼痛,活動能力日趨僵硬,大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範疇。

作為風濕科資深護師,余姑娘認為,最重要是教育及輔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得到最適切的治療。患者應主動參與自己的治療方向,她建議患者應三多:多問、多聽、多做。多問自己的情況,如一些抽血炎症指數;多聽取醫護人士提供專業意見,藥物的療程;多做運動,如伸展運動、游水和太極班等等,都可以大大提升自理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擴闊社交圈子。余姑娘指出:「服用消炎止痛藥必須按足指引,但若等到痛到無法忍受才服用,會影響止痛的成效,亦可按個人需要調節用藥時間,譬如晚上痛楚較嚴重,可以睡前服用,藉此提升睡眠質素。」

減低關節負荷 宜用小工具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另一個關注點,就是痛楚的處理。余姑娘不諱言,不少患者慣常用小關節應付生活所需,例如扭毛巾、買餸煮飯和家居清潔,然而重覆慣常使用會加重關節的勞損,減慢復原的速度。她建議,日常生活中可使用輔助工具應對,如開門匙器、輔助飲食和煮食的工具,感到痛楚時可透過冷敷或熱敷作紓緩,更重要的是保持正常體重,避免因肥胖而增加關節的負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患者或因擔心受到感染而不敢外出覆診。余燕麗姑娘寄語患者,一旦感到不適或痛楚加劇,便應及早求醫︰「某些病友以為年紀大,關節退化屬於正常,最重要是找出痛楚源頭,對症下藥,否則耽誤了病情,對日後活動能力將有不可逆轉的影響。」

{{hket:inline-image name="ok_3C5426E6-FB7F-404C-9653-A6DCC0C2F9F4.jpg"}}{{/hket:inline-image}}

▲余燕麗姑娘提醒患者,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有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護人員保持溝通,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網頁 :https://www.hkarf.org/zh-hant/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arf.fanpage
風知己熱線︰234 62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