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亂搣倒刺|鄧萃雯生倒刺變入院做手術 醫生:亂搣可致細菌感染發炎流膿【附正確處理4招】

發佈時間: 2021/02/25

疫情之下大家洗手次數大增,如未做好潤膚就可能令雙手乾燥形成倒刺。鄧萃雯早前就在網上自爆因處理倒刺不當,最終需要入院治理,戲稱躺在手術枱上尤如「生仔」。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雙手乾燥確是倒刺主要成因,如果隨意用手「搣」更有機會引致細菌感染,導致發炎甚至流膿。

鄧萃雯生倒刺做手術 自嘲似「生仔」

鄧萃雯昨夜於微博發文,指自己因生倒刺而需入院治理。她坦言未想過生倒刺都可以演變成入院做手術,又形容躺在手術枱上的感覺有如在產房生仔,提醒各位如果不想有同樣遭遇,遇上任何疾病問題都不應延誤治療:

「剪指甲有倒刺時千萬不要隨意拔除甚至用牙咬,而要找指甲剪消毒後小心剪掉。」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EBthPly1gnz0dyun6wj60u01sz79n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EBthPly1gnz0dz1xl7j60vk0tztc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02EBthPly1gnz0dy6imvj60u0140grp02.jpg"}}{{/hket:inline-image}}

生倒刺未必關營養事 常濕水屬主因

皮膚科專科醫生史泰祖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洗手太多又或者經常用梘液或溫水洗手,有機會洗走皮膚表面保護層令雙手乾燥,從而形成倒刺。經常用手濕水的人例如清潔工、髮型師等亦較易長出倒刺。

至於因缺乏特定營養會導致倒刺產生,台灣皮膚科醫生趙昭明則指類似說法缺乏文獻支持,但就認為皮膚過敏、患有濕疹或經常接觸化學物品人士會較易有倒刺問題。

隨手搣可致細菌感染 發炎兼流膿

至於倒刺處理不善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史泰祖醫生表示以手指「搣」倒刺有機會將底層皮膚都一併「搣」走,失去保護之下容易出現細菌感染。如未能及時處理,讓傷口繼續接觸清水或清潔劑,則有機會演變成發炎流膿,於受感染部位長出的指甲的可能會變形變黃,變至有窿。

史醫生提醒,想避免生倒刺要謹記多潤膚,洗手次數亦應適可而止,如需經常接觸水或清潔劑則建議先戴上手套。綜合專家意見,妥善處理倒刺主要有以下4步:

處理倒刺4步驟

1.浸腍倒刺
將生倒刺的手浸於溫水5分鐘,令皮膚軟化。

2.小剪刀剪走
用已被清潔消毒的小剪刀,從倒刺根部剪除,但過程中切勿撕扯。

3.護膚按摩
將倒刺成功剪除後,為避免有傷口及造成感染,應塗上乳液並多次按摩,直到傷口癒合為止。

4.膠布保護
若傷口明顯,最好塗上抗生素藥膏避免感染,或用膠布覆蓋傷口。但要注意,膠布應要每天更換。如果情況嚴重,最好儘快求醫。

責任編輯:鄭禮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