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玲
唐德玲

恒生指數的更多和更快

發佈時間: 2021/03/08

恒生指數的更多和更快

上日提到,我跟姊妹Lucy談到最近恒生指數的一系列改革建議。綜合來說,未來恒生指數將會有5大改革,第一項改革是大幅增加恒生指數成分股的數目,由現在的52隻,最終增至100隻,而明年中會率先增至80隻。換句話說,未來會有更多公司可以納入恒指成分股。

我告訴Lucy,這就等於未來幾次的季度檢討,幾乎肯定是「有入無出」,又或者加入者大幅多於剔出者。

「如是的話,即是我們應該發掘未來的藍籌新貴了,但到底哪些有機呢?」Lucy心急地問。

「不要太心急,我們綜合所有改革一起來看吧!」

「好的!我感到很刺激嘛!」

「那麼,妳記得第二項改革嗎?」

「好像是關於行業的!」

「對了,過去恒生指數之下有4個分類指數,妳知道嗎?」

「知道,是金融、地產、公用事業和綜合企業。」

「對了,今次其實沒有重大變動,只不過在綜合企業內增加幾個指定行業,包括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必需和非必需消費,以及能源/原材料/工業等幾個行業,務求這些行業在指數中有一定代表。」

「即是未來我們要吼實上述行業的龍頭公司?」Lucy本能反應地說。

「嗯,是的!」

上市3個月可染藍

「我記得,另一項建議是縮短上市時間的要求,這一點似乎也很有意思。」

「對呀,過去要上市兩年才可以加入恒生指數的,但現在縮短至3個月便可以。」

「這個很誇張呢!」

「應該說,過去用兩年可能是太長了,因為很多優質公司,上市之後,無論業績和股價都已經大幅上升,如果她們不是恒指成分股,便不能在指數中反映。因此,未來上市公司可以更快納入恒指成分股。」

「明白!另外,好像說要保留一些香港公司,這點妳可以說明一下嗎?」

「沒問題!根據建議,恒指成分股會保留20至25隻香港公司。」

「但其實,為甚麼要這樣做?現在大部分上市的都是內地公司,這是大趨勢嘛!」

「恒生指數始終是代表香港的一個主要指數,如果沒有限定,就跟國企指數沒有分別了。」

「嗯,妳的意思是,即使中資公司的重要性愈來愈高,但本地公司仍然不會被完全摒出恒生指數之外?」

「是的,但恒指服務公司會每兩年檢討一次這個20至25的數目是否恰當。」

「其實,我也不會太看重這些香港公司的,所以,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影響。」

藍籌權重上限8%

「沒問題!好了,最後一個建議也是很有意義的,那就是將恒指成分股的權重上限劃一為8%。考考妳,妳知道甚麼是權重嗎?」

「嗯,這個嘛!」Lucy尷尬地說。

「還是等我再解說一次吧!首先,妳知道怎樣計算上市公司的市值嗎?」

「以一家公司的發行股數,乘以股價?」

「對了,例如某公司的股價70元,假設發行股數100億股,那麼,她的市值便是7,000億元。但如果該公司的大股東持有公司7成股權,又或者國企股中,國家持有7成股權,他們不會隨意將股份在市場賣出的,因此,每間公司能夠在市場自由買賣的股份市值,或真正在市場流通的市值,不一定是總市值。」

「嗯,這個明白。」

「那好,如果該公司只有3成股份在市場自由流通,恒指公司就會當這家公司的流通市值為2,100億元(7,000億元x30%)。但即使如此,有些公司的市值實在龐大,例如早年的滙豐(00005)和現在的騰訊(00700),她們的流通市值大幅拋離其他股份。如果沒限制地計算這些大市值股份的流通市值,整個指數仍然會變成是『騰訊指數』,即是騰訊股價有任何變動,幾乎就等於恒生指數的變動,這是沒有意思的(國企股只計H股市值)。」

「對呀!」

「因此,恒指服務公司的做法是,就每一家公司所佔的流通總市值設一個上限,過去一段長時間是15%,後來分階段降至10%,最新建議是再降至8%。這一點對於一些『權重股』和『同股不同權』的股份有一定影響。」

「嗯,有甚麼影響?」(待續)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tong_lydia223@yahoo.com.au

撰文: 唐德玲 作者從事理財策劃工作逾十年,並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
欄名: 女人筆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