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以大自然作教室 山系爸爸揹起幼兒享郊野樂

發佈時間: 2021/03/09

疫情下,本港行山徑多了不少遠足人士,也見有不少爸爸愛揹着幼兒行山,這種溫馨的親子樂場面,算為抗疫帶來點點正能量吧!而Andy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更在兒子3個月大時,已揹着他通山走,他希望孩子可以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成為一個勇敢而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Andy愛上帶孩子行山,竟是因着一件不愉快事件而起。話說大女兒Elisa自小身體不好,常發燒兼有氣管敏感,但由於他和太太都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女兒。「直到有一次女兒氣促到呼吸不了,趕忙送她往急症室後,被醫生責怪為何這麼遲才帶她求診。」他猶有餘悸地說。

經此一役,Andy決定轉職自由身,可以在家照顧女兒。「那時曾報讀兒童體適能課程,明白到小朋友要多出外活動、曬太陽吸收多些維他命D,才會健康成長。」

刺激孩子的感官

他笑言曾在書中看到一段文字,深受感動,正正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文字大意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家長和孩子的天性都會得到很好的釋放。家長帶着小孩共同嬉戲、玩耍的過程中,除了能增進親子感情,同時也可以增加小孩與其他朋輩間的溝通、交往、協調等能力,讓小孩更好地適應群體生活……「實驗證明的確如此,女兒多跟我行山後,以上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錯,而且我最開心的是見到她在陌生的環境中,也沒有懼怕,會主動地去接觸花草、樹木、動物等。」

他特別認同書中指:五彩繽紛的大自然能夠刺激嬰幼兒的各個感官,他們會透過注視、傾聽、觸摸、詢問,甚至品嘗來探知環境。人類各方面能力,都會在大自然中不經不覺地建立起來。

因此,Andy在兒子Jax出世後,也貫徹帶孩子行山的習慣。「女兒今年已12歲,多行山的確改善了她的氣促問題,但氣管敏感仍間中會發作,我和太太都以平常心待之。」他笑言。反而兒子今年兩歲,身體發展得不錯。「每次帶他到郊外,他都興高采烈。我是那種給孩子自由探索的父親,由他學懂爬行,便放他到草地上活動,不會介意他污糟,太太亦贊同我的做法。」

「記得兒子自懂得行,便要求落地自己行,我當然會拖實他慢行,見他行得不錯便慢慢放手。」這是因為小朋友個子較矮,重心較低,會比大人行得更容易。他看到不少大人行山一仆一碌,大部分是長大後才開始行山,因為身體變得高大,而平衡力又沒有在小時候好好建立,所以行起山來時,便會感到特別吃力。

兩三小時行程為佳

別看Andy是隨心型爸爸,會以為他不顧安全,其實,他行山前也會先探路,親身或上網做好資料搜集,確定山路安全,才帶子女上山。「兒子還小,一般行程訂為兩至3小時為佳。我們通常去龍虎山山頂、薄扶林水塘、南朗山、香港仔水塘、大潭水塘等,這些都是由他3個月大行到現在的山路。」

他提到行山與平時逛街不同,最好要注意穿着適當的裝束,要合乎天氣狀況,並以淺色為主。「我會帶齊兒子的日常用品,如後備口罩、小童帽、尿片、裝滿暖水的水樽、BB濕紙巾、小雨傘來擋太陽、微雨等。有時我想減少負荷,連背囊也不帶。」

撰文:郭秀芳

圖片:被訪者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