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心臟衰竭 潛藏風險大 「三高」 為高危因素

發佈時間: 2021/03/16

心臟衰竭不只影響心臟健康,更可間接導致其他器官衰竭,令死亡風險大增。心臟科專科詹民康醫生指出,都市人常見的「三高」(高膽固醇、高血壓、糖尿)問題,會增加心臟衰竭的機會,當中糖尿病更是心臟與血管疾病的超高危因素;另一方面,心臟衰竭的徵狀如乏力等,常被誤以為是缺乏休息而被忽略。市民要減低心臟衰竭發作風險,除需嚴控「三高」外,若發現休息後「周身無力」情況仍然持續,並出現氣喘、腳腫等,更應及早求診,及早偵測出心臟衰竭,接受適當治療。

5年內有五成機會死亡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顯示,本港每年有約2萬人因心臟衰竭而入院或死亡。詹民康醫生指出,心臟衰竭的5年存活率只有50%,即5年內有五成機會死亡,「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臟未能泵血給肺部和腎臟等器官,導致器官衰竭;另外,當心臟機能轉差,亦會出現心律不正,喪失泵血功能,引致死亡。」

要防範心臟衰竭,先要從日常生活中控制「三高」。詹醫生解釋,血糖過高會令血管硬化,令血管積聚斑塊,變得狹窄,造成多支血管病變,「若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的風險等同出現一次心臟病發」;而血壓過高會令心肌變厚或血管病變,例如中風和心肌梗塞等,併發心臟衰竭;高膽固醇則會引致不穩定的斑塊積聚在心臟血管內壁,這些斑塊容易破裂,令血管突然栓塞。

及早控制「三高」防範

一旦患者急性心臟衰竭發作,輕則需要服藥,嚴重要安排入院,透過靜脈注射強心藥等藥物,如情況嚴重,更可能需要接駁人工心臟,甚至需要換心。至於慢性心臟衰竭,詹醫生指出,患者首要是控制風險如「三高」及戒煙,並控制體重及飲食,配合適量運動和充足睡眠,希望可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減少入院次數及減低死亡率。

加入ARNI治療 死亡率減20%

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有兩大類藥物。第一類為β受體阻斷劑,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減低心臟衰竭的死亡率。第二類為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受體斷阻劑(ARB),均對心臟衰竭的有效;研究顯示,若在基礎治療之上,再加入最新的雙效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太酶抑制劑(ARB-ARNI),死亡率可減低約20%。

年約67歲的陳女士(化名)本身有「三高」問題,但一直未有好好處理。其後她因心臟病發,需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醫生發現她有20至30%的心臟肌肉死亡,心臟機能轉差,左心室的收縮率低至35%,較正常的60-70%大減,平時亦容易氣喘、易累等。她後來積極管理「三高」,並使用「ARB-ARNI藥物+β受體阻斷劑」的結合治療,成功穩定病情,身體機能逐漸改善,現在每天走四、五層樓梯也沒有問題。

詹醫生提醒,心臟衰竭有不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商討,再按身體狀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心臟科專科 詹民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