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視像學說話】疫情下的失語症治療

發佈時間: 2021/03/24

疫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除了學生須於網上上課外,原來失語症患者也要透過視像重新學說話。

失語症是什麼?
失語症是大腦語言區受到損傷後而產生的語言障礙,造成失語症的原因大多來自中風、認知障礙症或腦傷,大概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會患上失語症,患者會因為腦部不同區域或不同程度的損傷,在說話表達、理解閱讀,以及書寫上出現不同程度的困難,例如發音不清楚、說話不流暢、理解不到別人的說話,甚至完全喪失口語表達的能力,症狀的差異可以很大。

患者易跌倒受傷 前往治療非易事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導師關陳立穎博士為資深言語治療師,除了培育新一代的治療師,多年來也致力於服務因中風、柏金遜症或其他腦神經因素而出現溝通障礙的病人,她指︰「腦科病患者,例如中風或柏金遜症的病人本身行動不便,容易跌倒受傷,每次前往言語治療中心都要花上不少時間和精力,令他們不太願意每星期參與治療,在疫情的影響下,病人和照顧者出入更是不便,亦會擔心感染的風險。」

言語治療要及早 把握治療黃金期
然而,密集和及早的言語治療對失語症病人是非常重要的。關博士引述醫學文獻指出,發病六個月以內是治療失語症的黃金時間,發病十二個月後,患者的復健速度則會減慢,如果不持續接受言語治療,語言功能會慢慢退化,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差,對病患者及其照顧者影響深遠。

視像拉近彼此距離 在家接受言語治療
幸好隨着科技的進步,遙距言語治療可以視像形式拉近治療師及患者的距離,患者不用舟車勞頓,也能在家接受網上治療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適時改善他們的病情。五十九歲的林先生因中風患上失語症,失去日常有效的表達和理解能力,經過言語治療後,情況現已好轉,林先生的女兒說︰「爸爸中風後變得口齒不清,又常常說不出正確的詞彙。不過接受言語治療後,說話便變得比較清晰,雖然說話仍要慢慢來,但他現在更願意表達自己,我們也為爸爸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
關博士又表示,由於疫情,在面對面進行治療時,患者和言語治療師都須佩戴口罩,但言語治療師須觀察患者的口部肌肉和發音,患者也需要看治療師的示範,而視像通話便可以讓雙方在不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也可減少面對面接觸。另外,由於網上言語治療的技術日益成熟,言語治療師現在可以把網上治療錄成聲音檔案,然後進行精密聲學分析,能更科學地量度言語治療的效能。
現時的手機應用程式也可記錄言語治療師的示範和患者在家中練習的進度,協助言語治療師評估患者的情況,提供患者在說話表現上的評估,以及讓患者即時收到最新的醫學資訊。

課程提供實習 累積前線經驗
教大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趙哲妤,曾隨教大到醫院、特殊學校和社區中心實習,又於去年疫情期間完成三個失語症患者的網上實習治療,她分享說︰「我曾遇過一位失語症病人,他喪失了說話能力,即使是重覆一個單字也做不到,我開初也感到治療很困難,但透過活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給予對方不同程度的線索和提示,並利用不同的輔助溝通工具,三個月後,這位病人便能夠與家人用三個字的短句溝通,看到病人由一開始感到無助,到後來變得越來越積極,我亦感到十分鼓舞!」

{{hket:inline-image name="Dr_Lorinda_Kwan-Chen_webphoto.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導師關陳立穎博士引述醫學文獻指出,發病六個月以內是治療失語症的黃金時間,發病十二個月後,患者的復健速度則會減慢。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遙距言語治療可以視像形式拉近治療師及患者的距離,患者不用舟車勞頓,也能在家接受網上治療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教大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畢業生趙哲妤,曾隨教大到醫院、特殊學校和社區中心實習,又於去年疫情期間完成三個失語症患者的網上實習治療。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言語及語言病理學暨學習障礙理學碩士課程
查詢︰eslpld@eduhk.hk 
課程網址︰www.eduhk.hk/eslp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