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通識改名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維持必修必考 不設校本評核

發佈時間: 2021/04/01

高中4個核心科新課程,勢將在9月新學年上馬。課程發展議會昨就改革方案向教育局提交建議,當中通識科建議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3主題為核心,維持必修必考,但不設校本評核。教育局稱歡迎建議,會盡快交代詳細安排。惟有教師憂推行太急,損學生利益。

課程發展議會昨與考評局公開考試委員會審議並通過相關科目委員會,就4個核心科提出的改革方案。最受關注的通識科將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容如早前預告,以香港、國家和當代世界3個主題為核心,維持必修必考,但取消獨立專題探究,亦會為學生提供前往內地學習機會。

至於中文科和英文科,則主要是精簡或整合必修和選修部分,以及減省公開評核安排;數學科則不涉課程和考評的改動,但學校可讓部分學生只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的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另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科會在新學年停止開設。

減考試壓力 裨益所有學生

改革方案料可釋放約100至250課時,議會期望可在新學年於中四級實行。主席譚嘉因認為,新方案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對所有學生都有裨益,學校可配合校情及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所釋放的課時。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稱,據其記憶,「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是本月初學校問卷回應中,最多人選擇的名稱,故無使用其他名稱。

教協副會長、通識科教師田方澤質疑,按早前公布的教學內容,新科目已注定是灌輸式國民教育,以「公民」為名僅是「扮批判」,且9月推行實在太急,因目前全面恢復面授課安排未明,加上有中學文憑試相關的工作,課程和教師訓練均難趕及,惟局方一意孤行,教師亦只能見步行步,而為免「講錯嘢」或只可依書直說,惟最大損失將是學生。

通識教師聯會前幹事羅潔玲稱,通識科改革內容太多,期望局方盡快提供相關課程及指示,否則擔心來不及備課。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認為,通識科早年亦經過4年諮詢,同樣「一鑊泡」,認為9月推行恰當,相信可解決教科書等問題。但他認為,新科目以「公民」為名是「可接受但不理想」,理解或是顧及「國民教育」被污名化。

記者:李卓謙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