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清明節·食用安全 | 室溫擺放祭品逾4小時易滋生細菌 專家教一招減食物中毒風險

發佈時間: 2021/04/04

清明節將至,一班孝子賢孫都會帶同鮮花及食物到墓地拜祭先人;為避免浪費食物,部分人都會將供奉的食物即場享用或帶回家食用。惟有專家提醒,如煮熟食物放在室溫超過4小時,在攝氏4度至60度的溫度下容易滋生細菌。他建議,儘量將祭品帶回家翻熱再食用,以免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IVE應用科學系食品科技及安全講師陳子聰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不少孝子賢孫會購買燒肉、切雞、乳豬等食物供奉先人,然後即場享用或帶回家。但他警告,煮熟食物放在室溫超過4小時,並在攝氏4度至60度的危險溫度條件下,會有利細菌滋生,例如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

「由去買祭品計起,加埋搭車同拜祭可能已經超過4小時,加上而家天氣潮濕,食物中毒風險亦會增加。」

將祭品翻熱或冷藏 減低食物中毒風險

陳子聰又指,燒肉、切雞或乳豬都是「Ready to eat(可隨時食用)」或無需翻熱的食物;如果即場食用,食物中毒風險可能更高。他建議,應將祭品帶回家先加熱再食用,或先放入雪櫃冷藏,減低食物中毒風險。

不過,他表示如果燒肉製作過程中受人為因素影響而感染,即使加熱食物也無補於事,

「如果斬燒肉嘅人去完廁所冇洗手,又或者佢哋本身手上有傷口,而傷口裡面有金黃葡萄球菌,就算加熱之後都無法殺死細菌。」

他提醒,食用前可以先「聞一聞、摸一摸」,如發現肉質出現滑溜、變色、有異味的情況,就不要食用。此外,食物放在雪櫃時要將生肉及熟肉分開擺放,處理食物前要先洗手。

外觀上難以分辨食物是否沾上細菌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所示,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潔或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致的急性疾病,其症狀通常在進食後1至36小時內出現。患者一般的症狀包括腹瀉、肚痛和嘔吐。由於在外觀上很難分辨食物是否已沾上細菌,故此人們很多時會偶一不慎、吃了一些受污染的食物。最普遍的情況是,預先烹調好的食物因沒有適當地蓋好而沾上細菌,並存放於室溫下,令細菌有時間及在適合溫度下迅速繁殖或產生毒素,導致食物中毒。

同場加映︰

{{hket:inline-image name="443fa71e-1b4e-47df-bcff-9913bdec51b9_1024.jpg"}}{{/hket:inline-image}}

新冠疫情下,不少家庭都會預先購買冷藏肉類放在家裡。日前一名台灣網民埋怨,指媽媽從雪櫃拿出雪藏半年的冷凍肉,堅稱放冰格「不會變壞」,結果他吃後翌日便肚瀉不止。有醫生提醒,食物放在冰格亦要注意保存時間,如果冰格溫度未達到-18°C以下,細菌仍會慢慢繁殖,繼而令食材受到破壞。

而食物安全中心亦曾提醒,購買預先包裝的冷藏肉類時,應檢查食用期限。如購買散裝的冷藏肉類,則應確定是否冰硬及表面乾燥。冷藏肉類購買後如非立即使用,應儘快將之放進雪櫃冰格,並按照生產商的指示存放產品,於過期前食用。至於解凍冷藏肉亦需多加注意以下重點: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ip5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ip4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ip3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ip2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tip1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