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學校恢復2/3面授 幼童恐成隱形傳播者

發佈時間: 2021/04/07

全港學校今起可陸續恢復三分之二學生面授課堂,惟恐感染風險回升。中大研究發現,本港兒童確診比例較海外略高,惟大部分均無病徵,但帶病毒量高,其中有染疫幼童的糞便帶有活性病毒長達36日,警告兒童或成隱形傳播者。有中學表示,將於下周一起安排學生分級回校上課,達到三分之二面授,但不計劃全校教師檢測或打疫苗以換取全校復課,因學生間仍有傳染風險,而無徵狀感染亦「避無可避」。

中大醫學院指,截至上月底,本港1.1萬個確診個案中,有8%為未成年感染,比例較海外多個地區高;當中逾2成為3歲或以下幼兒,此群組有逾4成患者無任何病徵。中大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認為,數字反映要正視如何預防兒童成為隱形傳播者。

病毒可藏幼嫩腸道達36日

院方自去年3月起提供免費糞便病毒檢測,在逾1.7萬個糞便樣本中,成功識別22宗個案,陽性比率約為0.13%,比封區檢測的陽性率高。在22宗個案中,「隱形個案」佔逾7成。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1名2歲幼童自高危地區返港時沒病徵,但糞便樣本驗出病毒,CT值達25至35,即病毒量達中度,雖然呼吸道樣本1日後已無病毒,但糞便持續帶活性病毒達36日。他指兒童較幼嫩的細胞適合病毒繁殖,但病毒未必會攻擊細胞,故兒童可能無病徵,卻產生隱形傳播。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稱,發燒、咳嗽和流鼻水是兒童染疫常見病徵,但易被誤認為普通感冒,籲父母多留意子女健康狀況,如曾到訪高危地方後出現不適,應盡快求診並接受病毒檢測。

對更多學生即將恢復面授,陳基湘稱,雖然糞便中的病毒可被水沖淡,惟學校仍應加強課室等消毒,遇學生嘔吐亦要小心處理;若有學生有原因不明的不適,就應加強校內檢測,但考慮現有檢測能力,未必需要所有學童持陰性證明才能上學。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稱,醫學界早前已知糞便殘留病毒的時間較長,認為中大研究未能證明可構成更大社區傳播風險,亦不足說明現有防疫措施有漏洞,認為毋須過慮。

多校不擔心長假後爆疫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助理校長陳智偉稱,該校下周一(12日)開課後,會安排學生分級別回校上課,達到三分之二人恢復面授。對不選擇全校教職員檢測以換取全校復課,陳稱,教師並非醫學專家,不應自己決定是否全校復課,又指學生數量遠比教師多,即使全部教師做足檢測,甚至接種疫苗,學生間仍有傳染風險,故若專家認為三分之二面授課堂風險可接受,會跟隨專家決定。他又稱,無徵狀感染「避無可避」,學校只能盡力做好可行防疫措施。

本報向多名中小學校長查詢,均稱長假難免會有感染,但學校一直有加強消毒,不擔心更多學生恢復面授後會爆疫。

記者︰李卓謙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