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反覆感染困擾小心免疫缺陷

發佈時間: 2021/04/08

腸胃炎、中耳炎、鼻竇炎對都市人來說,間中「打敗仗」出現感染性疾病,亦非甚麼罕見問題;但臨床上,原來有一些個案幾乎是「全年無休」反覆受感染而持續患病,箇中原來與免疫缺陷有關。有風濕及臨床免疫學科專科醫生指出,免疫缺陷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臨床上成人患者以繼發性為主,患者可能半生受「病完又病」的情況困擾,甚至因嚴重感染對生命構成威脅。透過注射補充免疫球蛋白是常見的治療方法,除了傳統的靜脈注射外,現時亦已有皮下注射方式,患者可以自行在家注射,減少每月須花一天整日留院的不便。

免疫缺陷患者 感染情況較異常

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表示,免疫缺陷是指人體各類免疫細胞,因在發展、成熟、活化的過程中失控,令免疫細胞未能對抗入侵的病原體,令患者經常受感染,其成因又可分為「原發性」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PID)及「繼發性」(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SID) 。PID是由基因突變所致、並具遺傳性;至於SID則由後天環境因素誘發,例如特定藥物、感染等,而年齡增長、營養不均、代謝問題等,亦為SID的風險因素。

患者會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各種感染困擾,例如中耳炎、鼻竇炎、腸胃炎以至肺炎等。

間中出現以上感染性疾病,似乎亦不值得太大驚小怪,但李醫生指,PID及SID患者受感染的情況較為異常,可以用「SPUR」作其中一部份的診斷標準:S是Serious,即感染的情況一般均較嚴重;P是Persistent,即感染後即使長期使用抗生素,幫助亦不大;U是Unusual,感染的菌種及症狀較不尋常;R是Recurrent,病情經常復發。

治療補充不足之免疫球蛋白

李醫生表示,臨床上的成人免疫缺陷個案,以繼發性為主,當中逾半都有免疫球蛋白功能問題。主診醫生須判別其病因是否受其他藥物(例如在血科、風濕科或腫瘤科治療時常用到的生物製劑或標靶治療藥物等)影響所致,並按其實際情況,安排相應治療。

PID/SID的治療原則相似,首先是要確保病人減低受感染的風險,並按情況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治療亦須針對多數免疫缺陷患者有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情況,傳統的IVig治療就是以靜脈注射方式,為患者補充免疫球蛋白,患者須每月一次在醫院注射,每次藥效可維持約四星期。

不過,一些接受IVIG治療的病人,亦有反映此治療模式的不足,例如每月須請假留在醫院一整天,而且藥效在每月尾段減退,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近年有新式的SCIG治療模式引進,就是透過皮下注射補充免疫球蛋白,患者可以每星期或隔星期自行在家中注射,毋需入院,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維持穩定,身體狀態亦較理想。

李曦提醒患者,免疫缺陷的治療有不同方案及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建議患者與醫生討論,因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免疫及過敏病科專科醫生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