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自然生態|團體發掘大嶼山昆蟲多樣性 最少3物種港首次發現

發佈時間: 2021/04/11

本港「後花園」的大嶼山,其郊野地區可能潛藏不少瑰寶在其中,由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於去年主辦的「大嶼社區昆蟲及無脊椎類大搜査」活動,發現大嶼山多處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昆蟲及無脊椎類動物,當中有3個物種很可能更是香港首次發現的物種。

大嶼山發展區錄52種蜻蜓及豆娘 , 團體促列「自然保育區」(多圖), 詳情即睇【下一頁

是次活動在去年5至11月期間的63日進行,共有207人次在大嶼山多個地點進行合共291次調查(平均每日4.6次),集中調查昆蟲和無脊椎類物種,並透過著名國際網絡平台iNaturalist進行紀錄,結果共收集了11,943個有效觀察紀錄,接近平台自2008年成立以來與大嶼山有關的紀錄12,114個。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d152541-19f0-46de-b3b4-c200d7a0dd9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bbc841db-6c59-4351-93a1-29ca383708c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bd8191c-ab11-42ce-8cf0-203c4ab6276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62a5021-b0d9-4fd6-a6d6-ce272b22518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b15f7b1-a431-4c5e-b210-e214cda1e82c.jpg"}}{{/hket:inline-image}}

協助今次活動的港大生物科學學院研究員蘇英健博士指,如根據iNaturalist的標準,今次收集到的紀錄有多達5,258個,達到可供科學家採用的「研究級別」,且比起以往紀錄的數據多為蝴蝶等的「鱗翅目」,今次收集到的昆蟲類別較為平均,例如iNaturalist上過去10年間全港只有約900個草蜢等「直翅目」的研究級別紀錄,但今次調查已錄得195個同級紀錄,蒼蠅等「雙翅目」亦錄得208個,佔過往近3成,顯示今次調查能大大補充相關物種數據的缺乏。

他又提到,今次收集到的研究級別紀錄當中有164個是首次在iNaturalist香港範圍內大嶼山地區錄得,其分布如下︰

地點 iNaturalist內首個香港紀錄/ iNaturalist內首個大嶼山紀錄
愉景灣 1/12
梅窩 4/74
貝澳 0/12
水口 2/23
東涌 9/79
塘福 1/12
大澳 3/17

而在諮詢過本地相關專家後,更發現一款飛蛾、一款蜜蜂和一款蟑螂更可能是香港首個物種紀錄,而該飛蛾更暫時未能與已知的物種匹配,可能是從未被發現過的新物種。

協會創辦人及保育總監沈鼎榮認為,活動顯示即使是梅窩和東涌等較城市化的地區,其生物多樣性潛在價值仍高,但不論政府還是公眾的保育調查大多仍集中在常見的昆蟲、雀鳥和哺乳類動物,相信今次活動能為保育昆蟲和無脊椎類生物搜集到重要的數據,期望日後政府發展大嶼山前應進行更深入的調查、並加強保護高生態價值的鄉郊地區。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