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大研究|肝纖維化病理機制研究現突破 脂肪因子A-FABP成新治療靶點助研藥

發佈時間: 2021/04/13

肝纖維化是不少慢性肝病的晚期徵狀,有機會惡化至肝硬化,甚或肝癌,而1種名為「脂肪細胞型脂肪酸結合蛋白」(A-FABP)的脂肪因子,過去被指與多種肝病有密切關係,惟機制一直未明。港大近日利用小鼠研究,終發現A-FABP於肝纖維化的病理作用及機制,有助開發相關藥物。

服抗生素治暗瘡引發過敏反應 , 18歲男生肝臟衰竭身亡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是次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何麗莊領導。研究團隊揀出剔除A-FABP基因的小鼠及野生型同胞小鼠後,再為牠們進行膽管結紮手術(BDL),以模擬人類因膽汁淤積而出現的肝纖維化。

結果發現,接受BDL手術的野生型小鼠,其肝臟內的A-FABP顯著增加。而過往肝血竇內皮細胞(LSEC)被指若長期受損或受刺激,會出現毛細血管化,使肝病惡化。而是次研究則發現,LSEC是BDL誘導A-FABP出現的主要細胞來源。

A-FABP基因缺失可抑制毛細血管 降低肝纖維化

團隊再為已接受BDL手術的野生型小鼠,注射A-FABP選擇性抑制劑作治療。結果發現,A-FABP的基因缺失和相關抑制劑,可抑制LSEC毛細血管化的情況,並降低另一致肝纖維化的「肝臟星狀細胞」(HSC)之活性,從而減少細胞外基質的積累及抑制導致纖維化的重要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β1的出現,改善BDL引致的肝纖維化情況。

另外,團隊亦作體外實驗,發現提升A-FABP水平,會令肝纖維化情況加劇,反映A-FABP是治療肝纖維化的新靶點,未來可針對A-FABP,研究治療肝臟疾病方法。

撰文:李嘉慧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