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怎樣學好中文?

發佈時間: 2021/04/16

怎樣學好中文?

同事問我,用甚麼方法可以引導兒子多作文。事緣他兒子剛升上中學,但遇上疫情,至今幾個月雖作了幾篇中文,但「他的中文愈來愈口語化」。同事在兒子讀小學時,會要求兒子作些短文,時而威迫,間中利誘,兒子也會就範。但升上中學後兒子不太順從,偶爾給寫一篇半篇,都是敷衍了事。

他認為兒子遣詞用字方面常用廣東話,太口語化是「少作文,加上兒子讀的是英中,除中文外全部科目都是用英文授課,若他不多讀中文課外書,他的中文只會愈來愈差。」

活學活用,多讀多作,中文才會有進步。從事文字工作多年,一直在想「怎樣學好中文」這個課題,甚至希望退休後開班教孩子中文,因為我相信只有改變教學方法,學中文也可以很有趣。

近20年來,香港教中文的方法是錯的,尤其教學生修辭技巧,考試竟要考聽讀講寫,都是錯的。一年,幾位參與中文課程改革的大學教授邀請我給予意見,我說中國文學中最優秀的文章都是屈原、李白、杜甫、蘇軾、冰心和巴金等偉大作家的文章,他們讀書時有讀過修辭嗎?還有學中文又怎少得古代範文?

我們可以教學生修辭技巧,但最重要的是教導學生去欣賞這些作家的作品。可惜,考到大學博士學位的人,不代表他是一個出色作家;在大學教中文,不代表他懂得欣賞中華文化。要學生考中文的聽讀講寫四種能力,更是荒謬絕倫,試問有哪個國家會考學生母語的口語成分呢?

由這些人來領導中文課程的編製,不用說方向錯誤是必定的,最要命的是扼殺了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當時和我一樣看法的是陳萬雄先生,他是出版人,說拿着當時的改革課程綱要,根本不可能設計出課本教材來。兜兜轉轉多年,今天卒之證明行錯路,教署再改革中文課程,結果是跑回原點。這些年苦了學生。

我建議同事讓兒子看一集《愛回家》或看一集《Discovery》,然後用100字寫一個故事大綱來,他肯定開開心心去學習。同事一臉疑惑。一個月後,他說兒子有很大進步。以現代社會的手法去學好中文,先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說保留中國文學精華,否則學也不想學,談甚麼也是徒然。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