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學習壓力 | 疫情令家長學生壓力大增 3種歸因方式有助調整心態

發佈時間: 2021/05/07

疫情持續至今已逾一年,全港學校經歷長時間停課,對家長和學生都造成一定的壓力,學友社於今年四月公佈的調查更指出,應屆DSE考生的壓力分數為歷屆第二高。

面對逆境,我們常說要保持樂觀才能克服困難,可是要變得樂觀,能像考試溫習一樣,多做練習便能變得「正面」嗎?香港教育大學正向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敏維博士表示,一個人是樂觀或悲觀,並非完全受先天限制,樂觀的思考模式是可以「練成」的,更有助調整自己和子女的心態!樂觀亦不是「阿Q」,而是合理地理解自己的遭遇,以正向的思維接受現實有愉快及不愉快的一面。

不同的歸因方式 影響想法和行動

樂觀和悲觀的人在遇上好事或壞事時,會用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事情發生的原因,對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心理學稱之為「歸因方式」(Attributional Style)。李博士解釋指︰「當我們面對生活上不同的事,歸因方式會影響我們對事件的想法,甚至是應對方法和行動,因此了解自己和身邊人慣於採用的歸因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調整自己的心態,亦可以了解對方及自己所展現的情緒背後,到底為什麼會對事件產生這樣的感受。」

心理學把歸因方式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1) 個人和外在、2) 長期和短暫,以及3) 普遍和個別,李博士建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考角度解釋一件事的起因,以正向的方式引導自己或子女改變一些慣有的負面思考方式。

個人VS外在

遇上壞事時,悲觀的人會傾向覺得是自己的個人因素所造成,把失敗的原因歸因在自己身上,甚至認為這些個人因素是無法改變的。例如數學測驗成績不合格,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天生的數學能力就不好,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容易沉溺在消極的情緒中,並且失去自信心;不過,除了接受事實和檢討自己之外,我們也可以留意外在的客觀因素,如這次的試卷是不是太難,考試前是否休息不足等,不把焦點局限於個人能力上,有助回復自信,更有動力面對問題和改善情況。

相反,當我們遇上好事時,也可以思考個人因素是如何促成好事的發生,從而增強自信心。

長期VS短暫

另外,樂觀的人在遇上壞事時,會偏向以短暫的歸因方式解釋。舉一個例子,在網上課堂中被老師批評自己不專心,較樂觀的人會認為老師只是不喜歡自己在該節課上不專心的表現,而不是覺得被老師指責是因為對方一直都不喜歡自己,只要提醒自己投入在課堂當中,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改善問題,下次便不會再被老師批評自己不專心了。

遇上好事的時候,我們亦可以長期的歸因方式解釋,例如今天上課時答對問題得到老師的讚賞,除了是剛巧答對問題之外,也可以理解為自己向來認真聽課學習,所以才能答對問題,要繼續維持好表現。

普遍VS個別

樂觀的人遇上壞事,傾向用個別情況來解釋,並嘗試找出導致事件的特定原因,從而作改善。相反,悲觀的人偏向視挫折為一個普遍情況,某一方面的表現未如理想就認定自己在其他方面都做得不好,例如英文作文成績不理想,較悲觀的人會歸咎於自己的英語能力差,甚至將問題擴大,認為自己學習不同科目的能力普遍都很差;可是當我們從個別情況來看,作文成績不理想可能只是出於內容取材、技巧等問題,並非代表學習能力不好,多閱讀和練習寫作技巧便能改善。

當遇上好事時,亦可以嘗試用普遍情況來解釋,例如在小組匯報擔任組長帶領組員獲得高分,較不樂觀的人也許只歸功於單一事件的幸運,較樂觀的人則以「普遍」的角度看,覺得自己能帶領組員,代表自己具備溝通和領導能力,可嘗試在其他活動擔任領導角色。

研究指出樂觀有不少好處  進修正向心理學助人助己

不少研究都指出樂觀的心態能帶來好處,樂觀能幫助我們處理問題,主動找出處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減少焦慮和壓力,與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息息相關,甚至也有研究指出有樂觀思維的人在工作上有較多成就。

李博士表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強項和特質,正向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法發掘人類的優點及潛能,從而提升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感,增強抗逆能力。」她鼓勵對心理學或教育有興趣的人士,不妨修讀正向心理學,幫助自己、兒童及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正向思維。

教大正向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結合正向心理學與正向教育,助學員將正向心理學應用於教育層面,學員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關懷青少年版)」後,可獲得由香港心理衛生會頒發的課程修業證書,成為合資格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急救員。

香港教育大學正向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

查詢︰mappe@eduhk.hk

課程網址︰www.eduhk.hk/mappe

{{hket:inline-image name="D4.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教育大學正向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主任李敏維博士表示,一個人是樂觀或悲觀,並非完全受先天限制,樂觀的思考模式是可以「練成」的,更有助調整自己和子女的心態。

{{hket:inline-image name="B2.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A1.jpg"}}{{/hket:inline-image}}

李博士建議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考角度解釋一件事的起因,以正向的方式引導自己或子女放下負面的想法。

{{hket:inline-image name="C3.jpg"}}{{/hket:inline-image}}

教大正向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結合正向心理學與正向教育。學員完成「精神健康急救課程(關懷青少年版)」後,可獲得由香港心理衛生會頒發的課程修業證書。